泉州?世遗|兴建安平桥的“六功臣” 安平桥历史之最( 五 )


在黄仰牺牲后 , 其子黄回清继承父志扛起抗倭大旗协守城池 , 队伍不断壮大 。《安海志》义勇篇写道:“是时贼誓凭凌 , 安平城草创 , 稚堞城橹器械无一足恃 , 众欲弃之 。回青独与叔父伯善终营守御 , 部勤义勇子弟 , 昼夜登陴 , 身亲矢石 , 多具糗醪以饷入保者 。有恶少谋翻城应贼 , 侦治其状 , 白昼伯善偕镇弁格捕示贼 , 贼气沮解去 , 城赖以完 。”后来 , 黄回清又奉泉州知府熊汝达之令转战晋北洛阳一带 , 率乡兵败倭于洛阳桥畔 , 设计生擒倭首“蹩脚番” , 继又在磁灶大破贼人 , 吓得倭寇丧胆不敢再犯 。
黄仰抗倭牺牲后 , 明廷曾下旨为其旌表义烈 , 钦赠州同知 , 封承务郎 , 崇祀泉郡忠义祠 。安平桥上的抗倭义举可歌可泣 , 是古代抗倭史上绚丽的一笔 , 这段抗倭传奇也将永为后人传颂 。
桥东段牌楼有点像关守
高官大贤旅游打卡吟诗
安平桥是久负盛名的古代跨海石桥 , 在我国桥梁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 , 其不仅工程宏伟艰巨 , 而且结构新颖 , 堪称当时的奇观 , 为我国、为世界桥梁工程技术 , 奉献出了辉煌的成就 。也正因此 , 它成了历朝历代官宦、名士旅游“打call”的“朝圣地” , 吟咏安平桥的诗赋联文更是冉冉轻似秋烟 , 缥缈于数百年的时光之中 。
作为安平桥的主持建造者 , 赵令衿早有《咏安平桥》诗一首:“维泉大海濒厥封 , 余波汇浸千里同 。石井两间道所从 , 坐令往来划西东 。怒涛上潮纩天风 , 舟航下颠一瞬中 。孰锐为力救厥凶 , 伟哉能事有南公 。伐石为梁柳下扛 , 上成若鬼丽且雄 。玉梁千尺天投虹 , 直槛横栏翔虚空 。马舆安行商旅通 , 千秋控带海若宫 。震惊蛟鼍骇鱼龙 , 图维其事竟有终 。我今时成则罔功 , 刻诗涯涘绍无穷 。”其中那一句“马舆安行商旅通”已将当时安平桥的作用写得明明白白 。
南宋朝散大夫、理学家吕大奎被名儒邱葵誉为“泉南名贤 , 紫阳高弟 。造诣既深 , 践履复至” , 著名政治家文天祥更是在吕大奎抗元殉难后 , 为其题字“朱后文先” , 吕大奎在中国理学研究上的成就之高可见一斑 。吕大奎也曾作《过安平渡》一诗曰:“此日江山倍有情 , 怒涛万顷一书生 。丹诚欲挽东流水 , 古渡安平恨不胜 。”似乎想要道尽无力挽救大宋江山的悲哀怨恨之情 。
明代安海人、衢州府同知黄伯善是位“天资粹美、学力高迈”之人 , 曾著有《菊山文集》 , 其诗学擅一时之宗派 。安平桥与安平东桥都建于南宋 , 以“双桥跨海”的景观成为安平八景之一 。黄伯善曾作《双桥跨海》描绘此景曰:“王孙驱石作天津 , 乌鹊鼋鼍语不真 。潮落潮生皆逆旅 , 石亡石在等微尘 。纵然题柱非吾事 , 岂必济川尽古人?天意欲教金锁断 , 为歌松柏诉江神 。”其中的“潮落潮生皆逆旅”也成为一时名言 。另有一首《西桥水心亭》 , 则是黄伯善歌咏安平桥水心亭丽景的诗赋 。
明代南京工部右侍郎、晋江人何乔远亦留有《秋日安平八咏 其四》曰:“西桥五里海门遥 , 小阁观音压岸腰 。陡见莲花清宿淤 , 拍天白雪是秋潮 。”来描写秋日的安平桥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