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输入设备 滑鼠( 七 )


计算机输入设备 滑鼠

文章插图
控制晶片Cypress Semiconductor公司的CY7C63743控制晶片 , 用在罗技顶级的MX510光学滑鼠上 。5、光学引擎光学滑鼠的性能主要以解析度、採样频率两项指标作为衡量基準 , 而也就是所谓的精度与速度 , 二者实际上都是光学引擎来决定的 。另外 , 光学引擎的关键指标还包括感应器尺寸大小、图像处理能力和加速度等等 , 它们也决定着光学滑鼠的实际性能 。6、光学滑鼠的指标分析我们先来看解析度指标 , 它一般是採用dpi(dots per inch , 每英寸採样点数)指标来衡量 , 这很容易会让人误认为它在概念上与显示器的解析度类同 , 其实不然 , 滑鼠解析度的正确单位应该是cpi(count per inch , 每英寸测量次数) , 它所指的是滑鼠在桌面上每移动1英寸距离滑鼠所产生的脉冲数 , 脉冲数越多 , 滑鼠的灵敏度也越高 。游标在萤幕上移动同样长的距离 , 解析度高的滑鼠在桌面上移动的距离较短 , 给人感觉“比较快” 。对光机滑鼠来说 , 解析度是由底部滚球的直径与光栅转轴直径的比例以及光栅栅格的数量共同决定的 。滚球直径越大 , 光栅直径越小 , 光栅栅格数量越多 , 解析度就越高 。一般说来 , 光机滑鼠的灵敏度在300到600cpi之间 , 少数专业产品甚至可达到2000cpi以上 。而对光学滑鼠来说 , 解析度高低就取决于感应器本身 , 主流光学滑鼠的解析度在400cpi/800cpi标準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 , 滑鼠的解析度并非越高越好 , 它必须与显示器的解析度结合起来考虑 。滑鼠解析度越高 , 萤幕上的移动速度就越快 , 倘若萤幕尺寸/解析度低 , 那幺就感觉萤幕上的游标快速飞动而无法定位 。但如果使用的是高解析度、大尺寸萤幕 , 而滑鼠解析度很低 , 那幺要将游标从一头移到另一头就会相当吃力 , 滑鼠要在桌面上移动长长的距离才行 , 可用性很差 。从实践经验来看 , 若是1024×768解析度的萤幕 , 400cpi/800cpi指标较为适合 , 如果萤幕解析度高于这一指标 , 800cpi的滑鼠是必要的 。採样频率是光学滑鼠独有的性能指标 , 它所指的是感应器每秒钟採集/分析图像的能力 , 单位为“帧/秒” 。安捷伦早期的H2000光学引擎的採样率只有1500帧/秒 , 也就是说它在一秒钟内只能採集和处理1500张图像 , 此时它所能追蹤到滑鼠的最快移动速度为14英寸/秒 , 倘若滑鼠的移动速度超过这个範围 , 便会出现追蹤失败 , 游标暂时消失的现象 , 这个弊端给游戏玩家们造成相当大的困扰:在CS、Quake3之类的竞技游戏中 , 玩家们往往需要以30英寸/秒的高速度甩动滑鼠 , 区区1500帧/秒採样频率显然无法满足要求 。为此许多人认为光学滑鼠不适合用来玩游戏 , 但后来光学引擎的发展让这一幕成为历史 。图像处理能力所描述的实际上是光学引擎中定位DSP晶片的计算能力 , 它等于CMOS感应器的尺寸与採样频率的乘积 。以安捷伦科技的H2000引擎为例 , 感应器尺寸为22×22=484像素 , 採样频率1500帧/秒 , 其图像处理能力就等于484×1500=726,000 , 意思是每秒钟可处理72.6万个像素 。毫无疑问 , 图像处理能力高低是光学引擎实力的体现 , 新一代光学引擎拥有每秒580万像素的高超处理能力 , 远远高于第一代产品 。微软的两代IntelliEye光学引擎微软在1999年推出的IntelliEye光学引擎揭开光学滑鼠普及的序幕 , 它的解析度达到400cpi , 採样频率为1500帧/秒 。这个数字现在看来好像很寒酸 , 但在当时却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 。在产品化过程中 , 微软发现採样频率上的不足让它难以适应竞技游戏的需要 , 为此在2001年研发出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并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的主要改进就是将採样频率提高到6000帧/秒的水平 , 最快追蹤速度达到37英寸/秒(人手的极限移动速度为30英寸/秒) , 让光学滑鼠玩游戏时游标丢失的窘况成为历史 , 自此之后光学滑鼠才算真正得以取代光机滑鼠成为主流之选 。另外 , 两代IntelliEye引擎的感应器尺寸均为22×22像素 , 不难推算出它们的图像处理能力分别为每秒72.6万像素和290.4万像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