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打破了细菌的隐形身份?一篇文章带你了解世界显微镜之父 医学生看显微镜的世界之最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rrrrr2 显微镜之眼rrrrrr2 显微镜之眼rr细菌无处不在,但若只用肉眼观察,那么在哪儿都看不到它们 。不过有少数几个例外:比如费氏刺骨鱼菌(Epulopiscium fishelsoni),这是一种只生活在褐斑刺尾鲷内脏里的细菌,大概有一个句号那么大 。但如果不借助相关工具,对人类的肉眼而言,其他绝大多数细菌都是不可见的 。这也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本没人看到过它们 。根据第一章中设置的虚拟日历(即将地球历史浓缩在一年之内),细菌最早出现在3月中旬 。事实上,它们统治地球期间,任何东西都很难说是具有意识的,更谈不上注意到微生物的存在 。在一年即将结束的几秒前,有人打破了它们的“隐身”状态 。一名好奇的荷兰人异想天开地想透过手中那个全世界质量最好的手造镜头,观察眼前的一滴水珠 。
rr1632年,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出生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市(Delft) 。那是一个热闹的外贸枢纽城市,布满了运河、树木以及鹅卵石小道 。1白天,列文虎克在政府担任官员,同时经营着一间小杂货铺;晚上则在家中磨制镜片 。在当时的代尔夫特,镜片制作可是一门好生意,因为荷兰人不久前刚发明了复式显微镜和望远镜 。透过镜头上的那块小圆玻璃,科学家能够通过肉眼观察以前对他们来说太远或者太小的对象 。英国的通才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便是其中之一,他热衷于观察一切微小的事物:跳蚤、黏在毛发上的虱子、针头、孔雀羽毛,还有罂粟籽 。1665年,他梳理了自己的发现,并配上了非常华丽且十分详尽的插图,最终结集出版了一部名为《显微图谱》(Micrographia)的著作 。此书甫一出版便在英国畅销,可谓小物件赶上了大时代 。
rr不同于胡克,列文虎克从没上过大学,算不上是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而且只会讲荷兰语,也不会使用学术界通用的拉丁文 。即便如此,他还是通过自学习得了制造镜片的技术,水平之精湛无人可比 。关于他所掌握的技术,具体细节尚不清楚,但简单而言,他把一块玲珑的小玻璃磨成了平滑、完美的对称透镜,直径不足2毫米,然后把它夹在一对矩形的黄铜片之间 。随后,他把标本钉在透镜前的一颗针头上,并用几颗螺丝微调透镜的位置 。这台显微镜看起来像一块漂亮的门铰链,实际上不比一个可调节距离的放大镜强多少 。列文虎克只有把它凑到自己眼前,保持几乎碰上脸的距离,才能眯缝着眼睛、透过微小的镜头进行观察,而且最好还得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 。与胡克极力推崇并亲自使用的多透镜复合显微镜相比,这个单镜头显微镜真的非常难用 。但是在更高的放大倍率下,列文虎克的这台显微镜能生成更清晰的图像 。胡克使用的显微镜能够放大20至50倍,列文虎克的则能达到270倍 。毫无疑问,这是那个年代全世界最棒的显微镜 。
rr【是谁打破了细菌的隐形身份?一篇文章带你了解世界显微镜之父 医学生看显微镜的世界之最】但是列文虎克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的显微镜制造者”,我们可以在阿尔玛·史密斯·佩恩(Alma Smith Payne)的著作《克利尔的观察者》(The Cleere Observer)中看到,“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显微镜专家(microscopist),也就是使用显微镜的能人” 。他记录下一切,一遍遍地反复观察,系统地开展实验 。虽然他只是一名业余的科学家,但以科学方法探究问题对他来说几乎是本能——就像一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任由自己的好奇心在大千世界中驰骋 。透过显微镜,他观察了动物的皮毛、苍蝇的头、木材、种子、鲸的肌肉、脱落的死皮、牛的眼睛,等等 。他看到有如神迹一般的东西,并把它们展示给朋友、家人,以及代尔夫特的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