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华民族一首读不完的诗篇——读葛剑雄先生《黄河与中华文明》 黄河世界之最

黄河被列为“四渎”之宗、百水之首,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符号化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条大河就是一首颂歌,一篇史诗,一部历史,一个时代 。长水当歌,黄河就是中华民族一代代人读不完的诗篇 。
《黄河与中华文明》
葛剑雄著
中华书局出版
人类早期文明可以在很多地理环境中产生,包括高山、海岸、河流、峡谷、平原等,但与河流最为密切,催生了很多伟大的古代文明 。河流与文明之间,前者相对稳定,后者有兴有衰,往往断裂消亡者多,复兴重生者少 。而且,文明有大有小,不同规模的流域文明也会彼此影响、交流融合,成为更高的文明共同体 。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符号化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汉书·沟洫志》云“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四渎”即黄河、长江、淮河和济水四条古代独流入海的大河;在古人心目中,黄河尤为神圣,故被列为“四渎”之宗、百水之首 。但黄河对于华夏民族与中华文明意义何在?我们该从什么角度去全面理解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呢?最近读葛剑雄先生新著《黄河与中华文明》,对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
用事实而不是想象来证明
对于黄河与中华文明这样一个宏大主题,以长期的研究思考与专业研究为基础,将科学与人文结合是非常好的呈现方式 。该书就是基于专业研究、实地考察,从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与历史开发变迁两方面事实出发,全面讨论了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与历史开发变迁的差异性、互动性,展示黄河流域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复杂关系的历史图景,展示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与其生息繁衍环境之间的演变关系 。在此基础上,有助于更全面地感受黄河流域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及其历史地理背景 。但该书不靠传说与想象,而依靠历史事实去展示黄河流域的历史,辨析黄河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应该全面地、辩证地认识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用事实而不是想象来证明——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母亲!”
引言中作者即从人地关系理论与田野实践出发,辩证地分析了河流与人类关系的本质、演变的复杂性及差异性;认为“河流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并不意味着每一条河流必定会孕育出一种文明,更不意味着河流越长、水量越多、流域越大,孕育出的文明就越伟大” 。同时,作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初期,地理环境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本质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范围,人类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不断创造新的物质与精神文明 。因此,很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人类文明与河流的互动关系发生影响,包括偶然性事件、自然环境的变迁、杰出人物的作用、生产方式的选择、制度的选择等 。
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去展示不同区域的人地互动的差异性,是该书的重要特色 。正如谭其骧先生所言:“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书中主要是从黄河流域地质地貌,到分述支流水系,再谈黄河流域的文明变迁与人地互动,将黄河流域内的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系统化,让读者去自己体会 。同时,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河流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并非在于干流主河道 。相反,日常生产生活,繁衍生息的地方往往是大大小小的支流及其流域环境 。黄河干流不是黄河流域的全部,相对而言,支流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开发环境 。因此,在对地理环境的介绍中,该书以黄河干流流路为视角,自西向东分述沿线支流水路,对黄河上中下游分别介绍,特别是对较大的流域,例如湟水、渭水,以及河道平原、银川平原等,理解它们的环境特点与差异 。此外,该书重视吸收现代调查数据与最新研究成果,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黄河沿线的关键水文及历史文化特征 。例如书中引用了2017年出版的最新黄河流域基本地理调查数据 。介绍沿线基础地理情况,是了解黄河流域自然环境多样性的重要内容,是深刻理解黄河流域孕育文明、促进文明演化的重要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