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当兵就有特招:宋朝新兵入伍后要在脸上刺字( 三 )


后来,这一方法扩大到了士兵中间,指定士兵家属移居于官方指定的地区,由此渐渐形成了“随军家属村”,最后变成了军户 。
唐末五代时期,鉴于士兵开小差的情况严重,出现了“黵面” 。所谓“黵面”,就是在脸上刺字,这原本是一种惩罚犯人的方式 。《宋史·兵志七》记载:“唐末,士卒疲于征役,多亡命者, 梁祖令诸军悉黵面为字,以识军号 。”
当兵“黵面”手段又称“黥兵制” 。北宋名将狄青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一位高级将领,人称“面涅将军”,就因为当年入伍时被黵面 。如何黵面?据《嘉泰会稽志》“军营”条,宋朝招募士兵,体验合格后,接着就是“黵面”程序 。黵面后,新兵才能拿到相应的报酬“衣屦、缗钱”,称为“招刺利物” 。
除脸上外,手臂、手背等部位也可刺字 。如北宋的禁兵、厢兵往往刺面 。宋仁宗时一般在脸上刺“××指挥”,以识别军士隶属部队的番号 。宋宁宗时,湖南安抚司设置的亲兵,除已刺面外,还在左手拇指下添刺“湖南安抚司亲兵”七字 。如果士兵改投他部,则要“改刺”;如果开小差被抓,则要加刺“逃走”二字 。
因为黵面在宋朝的使用和流行,可以想见,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并不意外,如果没有黵面制度,岳母也可能不会想起用刺字这种手段,来提醒儿子“爱国” 。
【古代当兵就有特招:宋朝新兵入伍后要在脸上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