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绣张泉父子之死看曹丕夺嫡之争的政治手段

张绣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军阀 。先是跟从自己的叔叔张济一同效力董卓,在董卓死后,自己的叔叔引兵东归之际战死,于是在196年屯兵于宛城 。由于缺乏自己独有的政治理想 。公元197年,曹操南下之际,投降了曹操 。后来因为曹操自身的原因:勾引其嫂嫂,拉拢其大将并伺机消灭张绣 。出于恐惧,张绣先发制人,偷袭曹操 。宛城一役,杀死其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为掩护其主公撤退战死 。
此战而言,对于尚未成为主要霸主的曹操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虽然在政治上曹操占据了优势,但是军事上的失利尤其为董承等内部的拥汉派提供了口实 。曹操不得已,在失利之后不得不选择撤军 。事实上,曹操这一种方式有很多借鉴的历史可以参考 。在赤壁之战之后的瘟疫流行的自行撤退(在赤壁之战中,我采纳了曹操自行退军而不是周瑜黄盖的东风计的解说),汉中争夺战失利之后的撤退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曹操本身的政治出身和强大惯性的拥汉派存在的缘故 。曹操的军事成功与否是制约、平衡集团内部重要甚至是除了经济手段以外的第三政策(其二是扶植提拔以战功为主要对象的中小地主阶级以巩固其政治和阶级地位) 。所以,一旦面临失败,曹操必然会退军,自然就会不久在内部进行一场对于拥汉派的一次清洗的根源 。所以曹操的撤退是必然,同时吕布的发展引起了曹操的顾虑,所以暂时放弃了军事复仇 。在平定了吕布陈宫叛乱之后的这一背景下,张绣听从贾诩的话语又一次投靠了曹操 。可是奇怪的是,曹操为什么没有杀掉他呢?
这是因为,张绣这个时候的个人生命安全的保全对于曹操和其他的政治派别来说,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具体的血肉人而已 。而已经成为曹操对外的一种政治宣传和榜样 。这一点,在汉光武帝攻打洛阳的时候饶了杀死自己哥哥的敌人是一样的道理 。利用这种政治符号对外进行一种自我政治意图的重要宣传 。这才是张绣活下来的原因之一,而根本的是,张绣的生存状况的好坏居然是取决于袁绍的实力发展,因为敌人的强大,曹操不得已在政治上饶过张绣以张绣作为自己政治道德的一种宣传存在 。张绣自然明白这个道理:《魏略》言:曹丕因曹昂战死之事对张绣不满,说:“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张绣心不自安,自杀 。这种不安正表明了张绣对于自己地位的心知肚明 。在面对曹丕的咄咄逼人之际,不得已为保全自己家人而自杀已保全家族和完成其曹丕的夺嫡动机 。
【从张绣张泉父子之死看曹丕夺嫡之争的政治手段】上文提到,张绣的存在对外是曹操宣扬其政治道德的一种活教材 。自然在面对大敌袁绍的时候就有相当的引诱和道德美化的过程,所以,曹操强行忍住杀子之痛和猛将战死 。但是,200年的官渡之战,一直到207年彻底平定北方之后,曹操才从军事威胁上彻底消除袁绍在河北山西以及漠北的影响 。这也正是曹操要建都于邺的重要原因 。这点我其实不怎么明白,但是后来在田余庆先生的《微探》中的曹操与袁绍一文中得到答案 。袁绍家族的四世三公以及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庞大惯性使得即便是采取了其军事胜利之际,也同时需要在思想上战胜敌人 。作为寒门法家代表的首脑,曹操果断将东汉的政治核心一分为三,一于沛国谯,一于许昌,一于邺 。以其通过对于这种分割加强对于各地的控制和影响力 。(这里有伏笔) 。因此,正有赖于袁绍如此实力,张绣才苟延残喘了延续自己八年的生命 。
因此,这可以解释,一旦外敌不在,张绣对外效果的影响力必然会下降 。自然,曹操对于张绣的态度就会发生惊天变化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