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难吞的苦酒山海关大战( 三 )


然而戏剧性的是,清军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抓住了战机、意识到这里要发生一场生死存亡的斗争得!四月初九日,多尔衮同多铎、阿济格、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罗洛浑、尼堪、博洛、满达海、博和托、沈志祥,以及朝鲜国世子,与八旗固山额真、梅勒章京一道诣堂子、奏乐、行礼、陈列八纛,对天行礼 。然后统帅满洲、蒙古八旗的三分之二,汉军八旗全部,及三顺王、续顺公德兵马,鸣炮出征 。十三日,清军到了辽河边,三、四天只走了一、二百里 。多尔衮在这里把洪承畴找来,征求他的意见 。因为降清汉官中,只有洪承畴和农民军面对面交过手,对这仗怎么打,洪承畴最有发言权 。于是,洪承畴向多尔衮建议:
第一:“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以示此行,特扫除乱逆,期于灭贼,有抗拒者,必加诛戮,不屠人民,不焚庙舍,不掠财物之意 。仍布告各府州县,有开门归降者,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 。若抗拒不服者,城下之日,官吏诛,百姓仍予安全 。有首倡内应,立大功者,则破格封赏 。法在必行,此要务也 。”一方面重申了范文程关于申严纪律、实行安抚政策的建议,一方面又通过威胁和利诱,劝告沿途官民归顺 。
第二:“流寇初起时,遇弱则战,遇强则遁 。今得京城,财足志骄,已无固志 。一旦问我军至,必焚其宫殿府库,遁而西行 。贼之骡马不下三十余万,日夜兼程,可二、三百里,及我兵抵京,贼已远去,财物悉空,逆贼不得除,士卒无所获,亦大惜也 。今宜计道里,限时日,辎重在后,精兵在前,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前 。贼走则即行追剿,倘仍坐据京城以拒我,则伐之更易 。如此庶逆贼扑灭,而神人之怒可回,更受其财畜以赏士卒,殊有益也 。”洪承畴当然不知道农民军此时正发兵奔赴山海关平叛,因此建议清军轻装简行,迅速绕道入边墙,从密云直下正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农民军“逃遁”之前,围住北京 。如果多尔衮接受了洪承畴的建议,并在吴三桂乞师之后仍然这样做的话,便会形成偶然的批亢捣虚、围魏救赵之势,因为李自成的主力已离开京师,彼处只有万余守军,如清军乘虚攻下北京,便会与吴三桂一起,形成对李自成东征军的两面夹击之势,农民军的境况将会更为不利 。
第三:“初明之守边者,兵弱马疲,犹可轻入,今恐贼遣精锐,伏于山谷狭处,以步兵扼路,我国骑兵不能履险,宜于骑兵内选作步兵,从高处观其埋伏,步兵在前,骑兵在后 。比及入边,则步兵皆骑兵也,孰能御之?若沿边仍复空虚,则接踵而进,不劳余力 。抵京之日,我军连营城外,侦探勿绝,庶可断陕西、宣府、大同、真、保诸路,以备来攻,则马首所至,计日功成矣 。流寇十余年来,用兵已久,虽不能与大军相拒,亦未可以昔日汉兵轻视之也 。”对于如何与农民军交战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战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洪承畴敦请多尔衮重视农民军的战斗力,不要对其掉以轻心,对多尔衮后来的决策影响很大 。
从以后事态发展来看,多尔衮基本接受了洪承畴的建议 。尽管此次出兵意在夺取中原,但对农民军的沿边防御,如山海关等关的手背情况不甚了解,使多尔衮不敢贸然轻进,只得缓缓前行 。到十四日,多尔衮还传令于次日行猎 。十五日到翁后,仍不过离沈阳三百多里,显然是在犹豫观望 。然而就在这时,从南边来了两名使者,他们的突然到来,竟使整个局势改观,可以说对满族本身的社会发展道路,乃至对中国封建王朝兴衰更替的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效果如此,当然是当事人们所无法料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