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羊的传人?祖先最早以羊为部落图腾

导读:“中国人一向称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其实这一说法是后来的事情 。在‘龙’这种传说中的动物没有出现前,‘羊’是不少部落的图腾 。”民俗学者倪方六指出 。
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从诞生起就与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最新考古发现,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以及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已出现了陶羊 。
“羊大为美”、“羊鱼为鲜”、“羊食为养”、“羊言为善”……从中国汉字中同样能捕捉到大量关于羊与早期文化生成关系的信息 。
在羊年即将到来时,为读者细细盘点“羊的基因”渗透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
“龙的传人”之前先是“羊的传人”
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龙” 。这样的观点会不会吓你一跳?
“中国人一向称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其实这一说法是后来的事情 。在‘龙’这种传说中的动物没有出现前,‘羊’是不少部落的图腾 。”民俗学者倪方六指出,可以说中华人文始祖是与羊“血脉”相承的——“三皇”中有两位,伏羲、神农最早都以“羊”为部落的图腾,而不是“龙” 。
倪方六介绍,神农,即炎帝,其地位比黄帝(两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要高,影响也更大,所以古人将其合称为“炎黄”而不是“黄炎” 。炎帝是一位农业专家,他又称“神农氏”即缘于此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炎帝在中国古代更受尊重 。《帝王世纪》记载,“炎帝神农氏,姜姓,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于姜水,是其地也” 。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对此也有记载,炎帝母亲女登的受孕地点在姜水的常羊(羊头山),姜水属羌地,这里的羌人部落便以羊为图腾,可见炎帝一出生就与“羊”结缘,“血缘关系”非常紧密 。
“那么,很多人会质疑,为何《山海经》上的炎帝是‘人身牛首’的半人半兽形象?”倪方六解释说,古人图腾崇拜是一个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 。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牛的作用变得比羊重要,地位也渐渐超过羊,成为部落图腾,炎帝“人身牛首”的形象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 。再后来,在炎帝与黄帝部落合并后,“牛”又被更为强大的“龙”所取代,成为民族统一图腾 。
至于被炎帝、黄帝联手打败的蚩尤,本姓姜,其所在部落早期同样是以羊为图腾的 。后来炎帝部落沿黄河东迁时,又把原先对羊的崇拜风俗带到今天的河南、山东等地 。在这些地方出土的汉画像石上,都可以看到以羊头、羊角为图案的画像 。
而伏羲属于古羌戎氏族,原始图腾就是“羊”,“羲”字中有“羊”,也正是“羊崇拜”现象的反映 。后来伏羲所在的古羌戎改以“虎”为图腾,形成“虎氏部落” 。
古代审美:“羊大为美”“孕妇为美”
除了“血脉”相连,“美”这一概念,也是直接因“羊”而产生 。
倪方六介绍,东汉的《说文解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该书就将“美”字归入“羊”部,称“美,甘也 。从羊,从大 。羊在六畜主给膳,美与善同意” 。从许慎这个解释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审美即是“羊大为美”:羊体大肉质好,吃起来才“美” 。然而,许慎对“美”的解释,在安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后受到了挑战,因为甲骨文的“美”字并不是“羊大”形象,上边并不像“羊”,而是人饰羊首的形状,戴着羊角样饰物,整个“美”字是戴图腾标志的人的形象 。
“由此可见,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装饰物来扮美了 。”倪方六笑言,当时最美的打扮应该是“戴羊角”,形成了以“羊人为美”的审美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