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的限度:宋朝皇帝所受10道束缚究竟是哪些?( 二 )


也有人怀疑“誓碑”之事为宋人捏造 , 毕竟那块石碑谁也没有见过 。不过证之其他史料 , 我们还是可以判断 , 即使“誓碑”存疑 , 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誓约”应该是存在无疑的 。最有力的证据来自宋臣曹勋的自述 。靖康末年 , 徽宗、钦宗两帝被金人所掳 , 曹勋随徽宗北迁 , 受徽宗嘱托国事 。不久曹勋逃归南方 , 向高宗进了一道札子 , 里面就提到:“(太上皇)又语臣曰:归可奏上 , 艺祖有约 , 藏于太庙 , 誓不诛大臣、言官 , 违者不祥 。故七祖相袭 , 未尝辄易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也记载:徽宗“又言艺祖有誓约藏之太庙 , 誓不杀大臣及言事官 , 违者不祥” 。
还有人认为 , 即便真有“誓约” , 也意义不大 , 不过是一份秘密的遗诏而已 。“誓约”确是太祖遗诏 , 但更准确地说 , 这其实是宋皇室与上天之间的立约 , 赵宋的君主如果违背“誓约” , 则“天必殛之” 。在天受到人间敬畏的时代 , 这样的“誓约”具有比一般的遗诏更大的约束力 。事实上 , 两宋三百多年 , 除了一二特例 , 大体上也做到了“不杀大臣及言事官” , 宋神宗想斩杀某漕官 , 却受宰相蔡確抵制 , 结果这个皇帝只好发了一句牢骚:“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
三、条贯
“誓约”只是宋朝的特别约法 , 此外还有一系列日常制度与程序要求君主遵循 , 在宋代 , 这叫做“条贯” 。开国之初 , 宋太祖便已意识到“条贯”乃是预防后世君主肆意妄为的“妙法” 。据宋人马永卿的《元城语录》记载 , “太祖即位 , 尝令后苑作造熏笼 。数日不至 , 太祖责怒 。左右对‘以事下尚书省、尚书省下本部、本部下本曹、本曹下本局 , 覆奏 , 又得旨 , 复依 , 方下制造 , 乃进御 。以经历诸处 , 行遣至速须数日’ 。太祖怒曰:‘谁做这般条贯来约束我?’左右曰:‘可问宰相 。’上曰:‘呼赵学究来!’赵相既至 。上曰:‘我在民间时 , 用数十钱可买一熏笼;今为天子 , 乃数日不得 。何也?’普曰:‘此是自来条贯 , 盖不为陛下设 , 乃为陛下子孙设 , 使后代子孙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 , 以经诸处行遣 , 须有台谏理会 。此条贯深意也 。’太祖大喜 , 曰:‘此条贯极妙!若无熏笼是甚小事也 。”
【皇权的限度:宋朝皇帝所受10道束缚究竟是哪些?】按照宋代的“条贯” , 内廷要一个“熏笼”(点燃熏料驱赶蚊虫的器物) , 需经过非常繁复的程序 , 层层审批 , 走完这些程序 , 最快也得几个工作日 。其间如果台谏觉得不妥 , 还可以驳退回去 。宋太祖草莽出身 , 对这样的“条贯”开始时很不耐烦 , 也想不通:“我在民间时 , 用数十钱可买一熏笼;今为天子 , 乃数日不得 。何也?”但经过宰相赵普的解释 , 太祖就明白过来了 , 庙堂不比民间 , 民间可以用数十钱买一熏笼 , 皇室的用度取之民脂民膏 , 当然需有“条贯”约束 , 否则后世君主挥霍无度 , 岂不后患无穷?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条贯” , 高宗的妃子才会说“宫禁中 , 妃子、宫女用的胭脂、皂荚多了 , 宰相都要过问 , 哪里敢用檀香做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