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闪电战雏形的进攻:一战的勃鲁西洛夫攻势( 三 )



血继续流
勃鲁西洛夫攻势达到了其预定目标,既影响了德军在凡尔登的进攻,使其把数量可观的部队调往东线,俄军亦击破了当面的奥匈陆军,令其损失近150万人(包括战俘) 。此后,奥匈帝国再也未发动过一次可成功挺进突破纵深的攻击,只能依靠德国陆军来维持其战线 。而攻势在初期取得的迅速成功,令罗马尼亚信心增加随即倒向协约国一方参战,尽管在后来令该国遭受了灾难性后果,但对协约国一方来说,不啻换来一笔“可观折损” 。
勃鲁西洛夫攻势,也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死伤最重的战役 。此次攻势,俄军伤亡约50万,奥匈帝国150万(其中40万被俘),德国也损失35万人 。这次攻势,也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 。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由于调兵援助东线,结果使进攻凡尔登要塞受挫,受到德皇威廉二世严厉批评而去职,随后力主和西方媾和的军方保守派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上台 。他们很快就架空德皇,成为德国事实上的主宰,发动政变推翻威廉二世统治,德意志第二帝国结束 。奥匈帝国由于惨遭重创,引发了政治局势动荡和经济局面严重恶化 。帝国君主制摇摇欲坠,奥皇约瑟夫?弗兰茨一世撤手归天 。很快,在欧洲绵延数百年的哈布斯堡统治彻底坍塌,曾经举足轻重的中欧“联合力量”——奥匈帝国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尽管勃鲁西洛夫攻势在战场上取得了成功,但毕竟俄军死伤惨重 。此前,俄军已经损失了500万有生力量,俄国君主制已千疮百孔 。1917年,俄国爆发革命,先是沙皇统治被推翻,随后经过残酷斗争,红色苏维埃政权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一场战役,3个帝国瓦解,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政治体制出现,这恐怕是后来担任苏维埃红军骑兵总监的勃鲁西洛夫本人也始料未及的 。
【具有闪电战雏形的进攻:一战的勃鲁西洛夫攻势】
1926年去世的勃鲁西洛夫,没有看到这次攻势在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方面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勃鲁西洛夫攻势,可说是俄军罕有具备良好领导和规划的出色表现 。勃鲁西洛夫使用较小的专门单位的部队,攻击奥匈帝国战线的薄弱环节并打开缺口,余下的俄军挺进 。这些突击战术与当时奉为经典的“人海”战术背离,他开创的“一点为主,多点同时突破”的新战法,也对后世军事家影响极大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曾说,这次攻势“对我作战观点的形成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在进攻期间得到的锻炼,对我后来很有帮助,在各种分队范围内组织战斗行动的经验,在卫国战争时都派上了用场” 。
然而,当时俄军却没有意识到勃鲁西洛夫独创战术潜在的重大战略意义,反而是德军从中得到了启发 。此后,德国明显把握和利用突击战术,对其1918年在西线的进攻产生影响 。后来,英国人富勒基于对勃鲁西洛夫攻势等战役的研究和西线英军使用坦克的经验,提出了机械化战争理论 。到了20世纪30年代,古德里安在富勒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理论,提出了装甲部队必须独立编成,并集中运用的原则 。纳粹德国开始出现较大规模适应的机械化作战编制,普遍装备了坦克和各种装甲战车,并且在作战构想中开始运用坦克、飞机、步兵和炮兵的协同以达到快速制胜的目的 。这在后来则脱胎成德军二战初期“闪电战”的指导思想,并在苏联和西方盟国战胜德国的过程中大规模运用,从而宣告堑壕战时代的终结 。
一场战役,催生了影响欧洲乃至世界数十年的“流血”战术,也许只能用“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战争残酷性来做注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