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历史上号称第一书评家为何被杀?】导读:随着明清小说的繁荣,一大批眼光独到的文学评论家也应时而生,活跃在“书评”行业,如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和脂砚斋等 。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或点评、或揭露、或修定、或丰富,极力的批点、评说古典名著,不仅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的新篇章,也使更多的读者通过他们的批评更深入地了解到了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金圣叹 。
金圣叹(1608—1661年),字若采,江苏吴县(今属苏州)人,清初文学批评家,一生博览群书,评点古书甚多 。他不仅节评了《国语》、《国策》、《左传》和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共计百余篇,同时还把《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统称为“六才子书”,准备逐一批注 。其批评文字雅训、透脱、精妙,可谓“透发心花,穷搜诡谲”,“一时学者爱读圣叹书,几乎家置一篇” 。金圣叹在书评行业涉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无人能与之抗衡,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书评家” 。
然而,这样一位才华横溢、见解独到、“扛鼎”级别的书评家,还没来得及把“六才子书”逐一点评完,就莫名其妙的遭到了被杀头的人生恶运 。金圣叹的朋友们对他的死感到惋惜和疑惑;反对他的人也觉得他“不以其罪”枉杀为憾;就连鲁迅先生对他的死也发表过感慨:“就事论事,倒是冤枉的 。”那么,金圣叹是因为什么原因被砍下脑袋,横尸街头呢?
金圣叹的死因,如果细细考究起来,恐怕就是死在了他的“狂”和“快”上 。思想上有些“狂妄自大”,言行上追求“快人快语”,这是绝大多数有才气且个性鲜明文人的共同特征 。稍微狂些、快些,或许还能被封建权势和社会舆论所容忍;但如果这种“狂”和“快”过了分、超了标,尤其是逾越了封建社会中按部就班的社会秩序,不管你为人再怎么洒脱,才华再怎么绝伦,评点再怎么深刻,在别人的眼里就会成为一个落落寡欢、孤傲使气、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的怪物 。而金圣叹就是这样一个人 。
“狂”是金圣叹招来杀身之祸的根源所在 。金圣叹历经明清两代,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但由于他对封建社会的本质认识不够,恃才自傲,不拘礼法,写文章随心所欲,不按章法,所以没有当上官,没有为朝廷所用 。作为一个一生不得志、不官不民的“草根文人”,金圣叹后来自己改名金人瑞,无疑是想对世人表明自己是一个鄙弃功名、追求逍遥的名士,很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委屈 。仕途上的不尽人意以及对社会的强烈不满,使他形成了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的性格 。心中的苦闷总要通过一种方式进行宣泄,于是评书成了他精神依靠 。他不但狂妄的把反映强盗小说《水浒传》抬高到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并列的“才子书”地位,敢于冒文坛之大不韪的说道:“天下之文章无出《水浒》之右!”最让人惊讶的他在点评《水浒传》时竟然大声疾呼:“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在那个死水、浑水般的封建社会里,金圣叹能够一语道出“官逼民反”的王朝败亡症结所在,无异于发出振聋发聩的晴天霹雳 。可能金圣叹当时正在狂妄的兴头上,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虽然没有直接骂皇帝,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高俅是皇帝的亲信 。如果说亲信是造成祸乱的根本,那么皇帝在扮演什么角色呢?就冲这一点,金圣叹就不会被统治者所容忍 。可能因为当时顺治皇帝正提倡学习汉文化,又觉得金圣叹见解深刻而且有些才气,所以对几个翰林院大学士说道:“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大眼看他”,即“金圣叹的著述,不是寻常文字,你们要好好看看,不能一概而论” 。受到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肯定和赞誉,金圣叹的内心不禁激烈涌动,使原本就非常狂妄的思想更加膨胀,进而忘乎所以 。
- 揭秘:谁是中国历史上死的下场最惨烈的丞相?
- 揭秘:为何无敌罗马人怎就不是地中海海盗的对手
- 解读:崇祯皇帝之女长平公主的真实命运大揭秘
- 日称中国军舰常驻钓鱼岛近海中日冲突可能大增
- 日本害怕与中国船相撞吃亏建钢甲快船对抗
- 俄媒称中国将成委内瑞拉最大军售国超越俄罗斯
- 美媒:歼-20更好但是中国不卖可超音速巡航
- 中国海警100吨级超高速执法艇在深圳正式下水
- 中国2014军演每隔一天半来一场告别演戏玩真的
- 中国无人机都卖到哪?有铁杆盟友又有中东油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