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令曾国藩父子低头一拜的人物

1864年 , 经过多年的征战 , 曾国藩率领他的湘军终于平定了太平天国 , 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 。对于清王朝的顶梁柱和救命恩人 , 清王朝并不吝惜赏赐 , 给了他极高的封赏 , 此时的曾国藩荣宠至极 。然而 , 这并没能给曾国藩带来多少快慰 , 相反 , 他却有一种临深履薄的惊心 。在一首给其弟曾国荃的诗中 , 曾国藩道出了自己当时的境况和心态:
左列钟铭右谤书 , 人间随处有乘除 。
低头一拜屠羊说 , 万事浮云过太虚 。
无独有偶 , 二十年之后 , 他的儿子曾纪泽在万里之外的英伦 , 也写下了意象相似的诗文:
不可淹留是岁华 , 鬓毛斑白尚天涯 。
深知恋栈空馀豆 , 颇欲安炉去炼砂 。
故国音书多懊恼 , 中年诗集半伤嗟 。
低头一拜陶彭泽 , 万事乘除问酒家 。
诗中提到的屠羊说和陶彭泽是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嘉言懿行 , 竟令声名煊赫的曾氏父子也对他们顶礼膜拜呢?
屠羊说是《庄子》中的一个人物 , 故事是说春秋时楚昭王丧失了王位 , 屠羊说跟随昭王逃难 。后来 , 昭王回国又夺得了王位 , 要赏赐跟随他一起逃亡的人 , 包括屠羊说 。屠羊说却说:“大王丢失了王位 , 我失去了屠羊的职业;现在 , 大王恢复了王位 , 我也恢复了从前的职业 。既然我的俸禄已经恢复了 , 又何必再行赏赐呢?”
【揭秘:令曾国藩父子低头一拜的人物】时至晚清 , 政象纷纭 , 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常有朝不保夕之感 。1864年的曾国藩达到他人生的最高峰 , 然而 , 所谓名既大 , 谤亦随之 。在他享有极大极高尊崇的时候 , 非议之音也纷至沓来 , “左列钟铭右谤书” 。此情此景 , 他只有逃避和明哲保身 , 把一切都看淡看轻 。
昭王执意要奖赏他 , 屠羊说说:“大王失国 , 不是我的罪过 , 我不能接受惩罚;大王复国 , 也不是我的功劳 , 所以我也不能接受赏赐 。”昭王打算接见屠羊说 , 屠羊说又说:“根据楚国的法令 , 只有建立大功的人才能觐见国王 , 而我的智谋不足以保存国家、勇力不足以杀死敌寇 。吴军进攻郢都的时候 , 我是畏惧艰难而逃避 , 不是一定要追随大王 。现在大王要违背法令来接见我 , 普天之下 , 我没有听说过这种做法的 。”
昭王觉得屠羊说虽然地位卑贱 , 然而“陈义甚高” , 准备让他担任三公的职位 。屠羊说说:“我知道这三公的职位比在集市上屠羊地位尊贵得多 , 所得的俸禄也优厚得多 。然而 , 我怎能贪图高官厚禄而使国王蒙受妄施的恶名呢!我不敢当 , 还是让我回到集市上继续从事屠羊的职业吧!”就这样 , 屠羊说始终没有接受昭王的赏赐 。
作为一个重义轻利的典范 , 屠羊说备受后人推崇 , 《新唐书》里就记载了一个名叫李渤的人的事迹 , 展现了与屠羊说同样的精神风貌:
李渤字濬之 , 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裔 。父钧 , 殿中侍御史 , 以不能养母废于世 。渤耻之 , 不肯仕 , 刻志于学 , 与仲兄涉偕隐庐山 。尝以列御寇拒粟…… 元和初 , 户部侍郎李巽、谏议大夫韦况交章荐之 , 诏以右拾遗召 。于是河南少尹杜兼遣吏持诏、币即山敦促 , 渤上书谢:“昔屠羊说有言:‘位三旌 , 禄万钟 , 知贵于屠羊 , 然不可使吾君妄施 。’彼贱贾也 , 犹能忘己爱君 。臣虽欲盗荣以济所欲 , 得无愧屠羊乎?”不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