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图》首度补绘唐长安城及山水田园全貌尽显

【《长安图》首度补绘唐长安城及山水田园全貌尽显】王树声团队所补绘的北宋吕大防《长安图》(局部 , 不含题记) 。图最上部的“补绘宋吕大防长安图”九个字为吴良镛先生题写 。图中深色部分为遗存的原碑残片和拓片 , 浅色部分为补绘内容 。图的最下部为城外的山水 。资料照片
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 , 面积达84平方千米 , 比同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大7倍 , 古罗马城只有其五分之一大 。在古丝绸之路上 , 唐长安城以气势恢宏、承古开新而著称 , 北宋名士吕大防曾慕其规划之精 , 据前朝遗图和遗址绘制了石刻《长安图》 , 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城市地图 。流传至今 , 《长安图》仅存原碑残块及一些拓片 , 不足原图三分之一 。
近日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首次公布了该校王树声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 , 历经数年首次补绘完整的这幅《长安图》 , 唐长安城及城外的山水格局由此得以全貌显现 , 中国城市规划的智慧亦随之呈现 。
唐长安城人居环境跃然眼前
吕大防主持绘制的石刻《长安图》详细标注了长安城鼎盛时期的城市布局 。绘刻完成时 , 距离唐长安城被毁仅仅176年 , 遗迹尚历历在目 , 是现存最可靠的古代唐长安地图 。日本研究隋唐史的学者妹尾达彦曾评价这幅残缺的地图:“无愧于天子之都的 , 既有秩序又富有活力的城市空间浮现在眼前 。”
然而这幅珍贵的地图却“命途多舛” , 它在金末毁于战乱 , 后有人翻刻拓印 , 但都不知所踪 。清末时有部分残块重见天日 , 后又遗失 。民国时又于西安市小湘子庙街道旁的污泥中发现石碑残块 , 藏于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 这便是今人所能目睹的唯一原碑残块 。
正因如此 , 补全这份地图便意义非凡 。多年专注于唐史研究的专家、西北大学教授李健超称补绘工作“是一项历史意义和实用价值重大的开创性研究” 。
在王树声学术团队补绘后的《长安图》中 , 都城与城郊山水田园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城内格局方正端庄 , 街道笔直宽阔 , 建筑鳞次栉比 , 呈现出典型的东方都市气象 。城内大到巍峨壮观的宫殿、苑囿、坊市、寺观 , 小到各坊坊门、庭院园池、汉代遗迹等 , 均详细标注呈现 。城外则南山屏护 , 河渠横贯 , 良田、寺观、名园相映 , 长安人居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场面跃然在目 。
据王树声介绍 , 补绘完整后 , 他们曾尝试将拼接后的《长安图》残片与现今考古勘测的长安城复原图相叠合 , 结果是与现代考古勘测基本重合 。“这说明了北宋时期绘制地图的方法已经非常科学与准确” 。
残缺城图巧被补绘
早在1992年 , 我国学者刘家信曾研究《长安图》残图和史料 , 称其是“中国现存碑刻最早、幅面最大、范围最广、注记最多的古都平面图 , 堪为世界古都图中一绝” 。他还认为 , “图上内容之丰富、符号之多样、注记之齐备(多达近千处)、比例之准确 , 在世界都市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
正因原图内涵极为丰富 , 补绘残缺的《长安图》不可能一蹴而就 。十多年来 , 王树声团队翻阅了3000余部地方志和历史文献 , 收集了1000多万字的古代文献 , 并在对我国1400余个古代都城、省城、府城、州城乃至县城所存上万幅城市地图进行搜集整理的基础上 , 总结出了结合自然山水的城市规划、城市人文空间规划、城市古迹保护与文化传承等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