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孔子两次择婿的事件背后有何隐情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两次选婿的故事 。一次替自己女儿选 。孔子评价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虽然他被拘禁了,但他并没有犯别人指控的罪 。”于是把女儿嫁给了他 。一次替侄女(哥哥孟皮的女儿)选 。孔子评价南容:“国家有道时,不被免职;国家无道时,能免遭刑罚 。”于是把侄女嫁给了他 。《论语》记载这两个故事的文字,实在看不出孔子选择女婿有何高明之处 。孔门有那么多弟子,其中不乏年岁相当的青年才俊,孔子却选择了这两个不怎么出类拔萃的弟子 。既然是从弟子范围内选择女婿,按理说,应该尽量选有志向、有才华、有前途者 。

而公冶长、南容这两人,显然不属于有这种类型的青年 。关于公冶长的情况,文献中几乎没有什么可靠的记载 。只有他是孔门弟子这一点,大致可以确定 。其余的,就连他的名字,哪国人,都有争议 。孔安国说他姓公冶名长,皇侃说他姓公冶,名芝,字子长;司马迁说他是齐国人,《孔子家语》、孔安国说他是鲁国人 。南容何许人,也有不同的说法 。有人认为,南宫括、南宫适、南宫韬、南宫敬叔、南宫说、南宫阅,是同一个人,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儿子 。但是,《史记》上只说,南宫括字子容 。一般认为,“括”字也写作“适”字 。南宫括(适)跟南宫敬叔不是同一个人 。一个人有五六个名字,不合常理 。连名字、出处都难以弄清楚,可以说明,这两个人实在是太平凡了 。不然,按照他俩孔门弟子加上孔府快婿的身份,是很容易在文献中得到记录的 。
前人有一种说法,孔子之所以选择公冶长作为自己的女婿,是为了彰显乱世滥用刑罚、冤枉无辜的弊端,勉励人们正身守法 。这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问题 。首先,用女儿、侄女的一生幸福去表明这样一种态度,值吗?有必要吗?这令我想起一句俗话,“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据考证,这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的讹传 。拿自己亲生孩子打狼的猎人,得有多愚蠢、多奇葩!孔子是个游说四方、著书立说的行家,他完全可以通过口说、笔述,表明自己的态度 。其次,这种说法跟孔子的思想有相冲突之处 。孔子其人,如同石门晨门所言,是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是个积极进取的人;按照孔子自己的说法,“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个把真理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 。孔子所说的“当仁不让于师”,可能是为了追求仁道,死亦不足惧的意思 。在选择女婿的时候,孔子却如此胆小、保守,有点说不过去 。这等于是,鼓励弟子们不要怕死,要勇往直前,同时却将自己的亲人安排在远离前线的大后方,过安全、太平的日子 。
不错,孔子赞赏卫国大夫蘧伯玉“国家有道的时候,出去做官;国家无道的时候,就隐居起来”的处世方法 。但是,别忘了,他也肯定了卫国另一位大夫史鱼的无论国家有道无道,都能做到像箭一样正直 。事实上,如果只是为了女儿的人身安全,找一个既没有犯过罪也不会被冤枉的弟子,好过公冶长这样“进去过”的弟子;即使是要替侄女找一个“国家有道时,不被免职;国家无道时,能免遭刑罚”的人,孔门弟子中一定也有更加出色的人选 。另外,孔子一辈子都在苦口婆心劝弟子们要好好学习 。他为什么不能给自己的女儿和侄女找一个爱学习的弟子呢?行胜于言,这样做的效果,岂不远远大于苦口婆心的说教吗?相比之下,南容似乎比公冶长稍强点儿 。《论语》里记载,南容曾经向孔子请教过一个问题:“后羿擅长射箭,奡力大能陆地行船,都死得很惨;大禹、后稷只是从事耕种,却拥有天下 。”南容的这一思考,得到了孔子的极口称赞 。“君子”,“尚德”,都是好词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