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孙子思为何分辨不出乌鸦的雌和雄

“都颂君王圣明 , 谁还能辨清乌鸦的雄雌?”国人无非议 , 并非是吉兆啊!这件事发生在纪元前337年 , 战国争霸时期 。卫国的国王 , 言语和决策不正确 。但群臣随声附和者很多 , 大家都赞颂君王圣明 , 如出一人之口 。

孔伋 , 字子思 , 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 。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 , 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 , 享年82岁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 , 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 , 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 。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 , 因而子思上承曾参 , 下启孟子 , 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 , 而生卒年则不详 。按子思之父孔鲤 , 死于孔子之前 , 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 , 下开孟子心性之论 , 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因此 , 北宋徽宗年间 , 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 , 又被追封为“述圣公” , 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 受儒教祭祀 。
子思说:“我对卫国的看法 , 正像《论语》中所讲的:君不像是君 , 臣不像是臣 。(原文是:“以吾观卫 , 所谓‘君不君 , 臣不臣’者也!”)”有个复姓公丘的贤士闻之大惊 , 问道:“你根据什么这样说呀?”
子思解释道;“作为国家的君王 , 如果自以为是 , 就会听不进大家的意见 。认为事情做得对而自以为是 , 还会拒绝大家的意见;又何况随声附和不正确的事情 , 来助长邪恶呢!国王不审察事情的是非真相 , 而喜欢别人赞扬自己 , 没有比这更昏暗了 。臣子不思考是否合乎道理 , 而阿谀求荣 , 以此来求得主上的好感 , 没有比这更会巴结的了 。君王昏暗 , 群臣奉承 , 以此高居百姓之上 , 百姓是不会拥护的 。如果这种现象 , 不加制止 , 国家就不成体统了 。”
【孔子之孙子思为何分辨不出乌鸦的雌和雄】子思更进一步的对卫国国王说:“长此下去 , 您的国事将会越来越糟呀!”卫国的国王问道:“这是什么原因呢?”
子思回答说:“这是有来由的呀 。因为您讲话自以为是 , 大臣们不敢矫正其不对;大臣们讲话也自以为是 , 下官和百姓们 , 同样也不敢矫正其不对 。君臣既然自认为贤明 , 下边就会同声称赞贤明 , 因为称赞贤明 , 就会被看成恭顺而获得富贵;矫正错误 , 就会被视为抗逆而受到灾祸 。这样下去 , 正确与善良还会从哪里产生呢!《诗经》说:‘都讲我(指国王)圣明 , 谁还能辨清乌鸦的雄雌呢?’这不正像您国的君臣关系吗!”(原文是:诗曰:“具曰余圣 , 谁知乌之雄雌 。”抑亦似君之君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