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携手腾讯影业发布首部纪录短片,关注罕见病群体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患有庞贝病的4岁女孩王昀璐,坚强与疾病抗争,母亲甚至为她在家中自建小型“ICU”,寸步不离地照料;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11岁男孩张子杨,母亲每天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他往返学校,他希望未来成为一名医生,破解基因密码……
像王昀璐和张子杨这样的罕见病患者,全国约有2000万。2月28日,由腾讯公益“回响计划”携手腾讯影业合作的青年导演,共同推出的纪录短片《不“罕见”的一天》正式上线,这也是腾讯公益携手腾讯影业开启“小红花回响光影录”发布的首部作品。短片由首位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 00后青年导演罗润霄执导,聚焦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帮扶的两个罕见病家庭,真实记录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欢笑、泪水、困难与希望。
文章插图
腾讯公益携手腾讯影业开启“小红花回响光影录”,首部作品聚焦罕见病群体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短片希望通过讲述家庭长期与罕见病抗争的真实故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罕见病群体,助力完善罕见病救助体系。
母亲为她自制家庭“ICU”
“你看,小朋友们都出去玩啊、上学啊,你呢?”
“你别着急啊!我马上就好了,你再等等,再等等,我好了就能出去玩了!”
出生在山东济南的王昀璐今年4岁,每当父母这样问躺在床上的她,她都会奶声奶气地给出肯定回答。很难想象,这个回答出自一个长期依赖呼吸机生活的孩子。
王昀璐在2岁时出现走路蹒跚、说话不清、呼吸时胸部起伏较大等怪异情况,在四处求医后于2020年被确诊患有糖原累积病II型,也就是俗称的庞贝病。2020年10月,王昀璐因为一场感冒导致病危,不得不通过气管切开的方式使用呼吸机进行呼吸。
为了能够保证更方便的治疗和陪伴,王昀璐的母亲自学护理办法、购买工具,在家用仪器为昀璐吸痰、定时更换呼吸机辅具等,为女儿搭建了一个小型“ICU”。
文章插图
《不“罕见”的一天》剧照:王昀璐母亲为她搭建家庭“ICU”
纪录短片围绕着这一间小小的“ICU”展开,呼吸机发出的“滴滴-滴滴”声早已融入家庭的日常。除了平时的饮食照料,大约每隔四小时,王昀璐的母亲都会为王昀璐吸痰;王昀璐生病以来,父亲便不再离家打工,帮助妻子一起分担家务、照看家中的里里外外。
【 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携手腾讯影业发布首部纪录短片,关注罕见病群体】 面对镜头,王昀璐的父亲道出了确诊以来的艰辛和希望。起初,他从医生那里得知,庞贝病唯一的特效药每瓶药价格5480元,需根据患者体重计算用量,且须终生用药,每年用药费基本在百万元以上。“天都塌下来了,这怎么弄,我一年挣不了多少钱”,他说。
幸运的是,在昀璐确诊不久,2020年,庞贝病、戈谢病和法布雷病等三种罕见病特殊疗效药品被纳入山东省大病医保,每年天价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大病医保”报销至少80%,再加上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和腾讯公益平台等各界爱心人士的帮扶,王昀璐的医疗开销降至5万元以下。
王昀璐父亲说,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可以通过足量的药物治疗脱离呼吸机,能和普通孩子一样走入校园。
他希望成为一名医生,破解基因密码
与王昀璐情况相似,山东济南的11岁男孩张子杨同样在幼时被确诊患有罕见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特效药物和根治方法,若不治疗干预,患者通常在12岁前失去行走能力,最终因心肺功能衰竭在20~30岁死亡。
- 消防绳|「创建文明城市共筑首善北京」靳维山荣获第八届首都道德模范称号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冬奥志愿者身后,有一群更默默无闻的志愿者
- 他们挑战“罕见病万里行”,51天行驶10000公里!这些罕见病人把自己变成了一道光
- 永辉超市|春节邂逅冰雪|在京过年,北京市民“菜篮子”沉甸甸
- 志愿服务|北京市民踊跃参与冬奥志愿服务,站点上岗需要靠“抢”
- 冬奥会|回访“港澳台侨外”志愿者:见证了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
- 医护人员|北京市10区4600名医护人员驰援丰台
- 北京冬奥会|冬奥志愿者丨“我为冬奥备热血”
- 北京冬奥会|志愿北京 感谢有你 北京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449.3万人
- 速写画|【挑战365天正能量速写画】第055期:站台相聚的8分钟她等了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