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北京市民踊跃参与冬奥志愿服务,站点上岗需要靠“抢”

冬残奥会还未开始,3月份的排班就已经报满。这是冬奥城市志愿服务中常常出现的场面。
今年1月实施的《北京市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鼓励志愿者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全市设立758个城市志愿服务点位,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参与冬奥志愿服务。充足的物资保障和科学合理的站点分布,激发了志愿者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让志愿服务更接地气,也更有生命力。
城市志愿者上岗要靠“抢”
“冬残奥会期间的排班刚出来,十分钟不到就约没了。”城市志愿服务站点负责人程浩感慨,志愿者上岗服务也出现了“秒杀”,大家报名十分积极,场面如同抢“冰墩墩”。
志愿服务|北京市民踊跃参与冬奥志愿服务,站点上岗需要靠“抢”
文章插图
2月13日,城市志愿者在雪中坚守岗位,服务市民、保障冬奥。
程浩所在的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位于蓝色港湾西门,总共有126名志愿者。由于人数众多,大家对上岗服务的机会特别珍惜。程浩说,志愿者里有三甲医院的医生,有大学生、有律师,年龄最小的9岁,年龄最大的64岁。由于站点毗邻使馆区,外语服务成了这里的特色。
“我们当中一半人的英语都还不错,每次上岗,我们都确保有一位外语志愿者在岗。”程浩介绍,志愿者团队掌握的语种涵盖英语、法语、日语,正因为此,站点为冬奥祝福的条幅上有不少都是外国友人的签名。外语类签名的数量甚至比三里屯站点还多。
志愿者会外语,无疑大大拓展了志愿者的服务领域。一次,一位外国人因为手机没电打不了车向志愿者求助。两人全程用英语交流,最终顺利地帮助他打上了车。“如果不会外语,志愿服务的质量显然要大打折扣。”程浩说,不同于一般的站点只配备有医疗箱,蓝色港湾站点的志愿者中还有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让站点提供的医疗服务更加专业。
作为一名资深的志愿者,程浩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在他看来,和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奥志愿服务最大不同点在于志愿者的物资保障需要更加充分。据了解,考虑到天气寒冷,志愿者要在室外长时间、高强度地工作等因素,本次志愿者服装的设计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了志愿者防寒保暖需求,为志愿者设计了长款羽绒服、保暖三件套等服装装备。此外,各区还根据实际,为志愿者配备了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液、暖宝宝、应急药品等物资。
志愿服务|北京市民踊跃参与冬奥志愿服务,站点上岗需要靠“抢”
文章插图
2月13日,城市志愿者在雪中坚守岗位,服务市民、保障冬奥。
2月13日,一场大雪降临北京,站点的志愿者全都提前上岗参与扫雪铲冰。扫雪工作结束后,志愿者们又堆起了“冰墩墩”“雪容融”,吸引了不少市民拍照打卡。程浩表示,有充足的保障激励措施,让志愿者们能够在风雪中坚守岗位,也进一步调动了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谁不想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冬奥呢?”
“就近就便”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
2月15日,电厂路小学的白欣妍小朋友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首钢滑雪大跳台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与现场80余位志愿者一起认真完成观众引导、秩序维护、赛事咨询等志愿服务保障工作。当天,是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的比赛日,白欣妍一家用这样的方式为中国运动员苏翊鸣加油。
“我们一家人守护在赛场外,能第一时间亲耳听见苏翊鸣大哥哥的成绩,感觉无比幸运。”小欣妍说,作为年龄最小的城市志愿者,能够在志愿服务中见证中国运动员夺金一刻,这让她感到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