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无常是什么性格 ——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三 )


我们就以这样一个生活中的极微小的案例,来分析一下其中的不合理认知 。
首先,这里面隐藏着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在这种认知体系里,只有“正向体验”和“负向体验”两种结果,没有中间地带 。而且,她在没有验证之前就预设了结果——负向体验的可能性,要远大于正向体验 。
其次,夸大——这也是七种不合理认知的其中之一 。夸大的意思是,用比实际上大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她提到如果结果并不如意,是负性体验,那么就会走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事实上,即使尝试的结果不能如意,就一定会陷入到泥潭中并且无法自拔吗?仔细琢磨一下,其实这个逻辑是经不起推敲的 。所谓的无法自拔,其实看似被动,但本质上也是一种主动选择,因为即使是负向体验,也仍然可以选择继续尝试或彻底沉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选择休息之后重新积蓄力量再次尝试 。选择有很多种,但是把结果夸大为“唯一一种”,这实际上是一种认知误区 。
第三,糟糕至极 。这也是常见的不合理认知 。“陷入泥潭”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未来结果灾难化的想象 。
第四,主观臆断:没有支持性或相关性的数据就得出结论,做出推论 。
看似只是随口一说,但其实语言背后支撑的,是一个人的认知模型 。人之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困境,歪曲认知是其中重要的方面 。所以,对于很多有类似于BPD特征的人来说,从认知系统上提升和改变,效果是比较立竿见影的 。
改变认知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是觉察不到自己的认知是有问题的,比如很多情绪管理能力较差、竟然抱怨别人的人,ta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其实是根本意识不到应该对自我负责,意识不到自己是哪些认知出现了偏颇,所以才导致了自己的愤怒情绪 。所以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承认并知道自己是有认知偏颇”的 。

喜怒无常是什么性格 ——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文章插图

喜怒无常是什么性格 ——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文章插图
04 正念疗法:和真实世界链接,活在当下 。
这句话很简单,但却概况了正念疗法的精髓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心理问题基本上都是源于没有和真实世界链接 。
或许可以简单的这样理解:比如完全客观真实的世界是A,每个人看待这个世界时,都会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带着自己的防御和投射,所以,在甲的眼里,世界是B,在乙的眼里,世界是C,在丙的眼里,世界是D…..
没有一个人认知的世界是完完全全和A相符的,因为只要是人,就必然带有主观性,这是人性的局限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眼里的世界越接近A,ta的人格就越健康,出现各种困扰的几率就越低 。
那么应该如何接近A呢?一方面需要提升和迭代自己的认知体系,人的认知层级越高,看到的世界就越清晰、全面;另一方面,是需要不断地拿自己的认知和现实世界碰撞,用现实世界检验自己的认知 。
比如,对于BPD来说,他们总是活在被抛弃的恐惧感之中,这会使得他们疑神疑鬼、歇斯底里 。但是这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实际上只是ta自己由于过去创伤带来的主观感受,与客观事实根本不符 。
比如丈夫因为加班取消了和妻子的约会,妻子勃然大怒,歇斯底里,认为丈夫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不爱自己,甚至臆想出来是想抛弃自己 。但是这种想法是客观、真实的吗?
显然不是 。所以,想要自我成长的人,会抑制住自己撒泼打滚的冲动——哪怕从内心觉得自己的判断一定是正确的,也要把自己的判断和现实做一个求证:丈夫是不是不爱自己或者想要抛弃自己,这个问题除了你自己的感受之外,也还需要丈夫的承认,如果对方否认,而你却非要坚持,那就意味着你的判断很可能是偏颇的——因为它最起码没有得到当事人的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