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分别得到和失去了什么?

众所周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他分别得到和失去了什么?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就像是曹操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所采取的策略一样,虽然在前期的时候帮助自己笼络了兵马大权统一了北方,同样也带来了强烈的反抗等不可逆的结果,甚至在若干年之后影响到了自己的子孙,断送了基业 。
一、从大汉忠臣到挟天子
1.大乱的社会背景
从某方面来讲,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大汉传承四百余年,到了东汉末年,在天灾的打击之下引发了“黄巾起义”等大规模的动乱,而当时的朝政昏庸,皇帝更换频繁,连个像样的军队都难以组成 。
东汉朝廷无奈将军权放给了地方,允许下辖各个地区自行组织军队平叛,虽说是抱薪救火,但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乱在不久之后也算是慢慢平息了 。可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外部刚刚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朝政内部又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

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分别得到和失去了什么?

文章插图
由于皇帝年幼无知,朝廷官员以协助为理由对政治进行干预,手中权力越来越大,这就是最早的“宦官干政”,最终这场风波在朝中中忠臣们的努力下才平息 。
为了保证此类状况不再发生,众臣决定将身在边远地区,手握兵权的董卓召回京城保护皇帝,谁知道此人也是一位野心勃勃之徒,烧杀抢掠,霍乱朝政,还妄议废立大事,最终引起了群臣对立,曹操就是其中之一 。
2.曹操的希望与失望
早年的曹操也是一位热血青年,身为汉臣深知大丈夫应为国家出力,在董卓霸占京师,众人束手无策之际,决心只身入营,刺杀董卓,报效国家 。从他当时的表现来看,乃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发誓和前往的 。
只不过后来刺杀不成,事情败露,只能被迫选择潜逃,而后几经辗转,在袁绍领导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回归,并且带兵加入其中,一同讨伐国贼,振兴汉室 。此时曹操对这些诸侯大臣还是满怀希望的,毕竟都是世受国恩的臣子们 。
但是身为十八路诸侯领导者的袁绍却在战争途中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而错失良机,其余各路诸侯之间也是彼此猜忌,这种情况让曹操大失所望,同时也深刻的意识到,要想兴复汉室,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唯一的出路 。
3.大权在握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曹操开始了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程 。首先是脱离这十八路诸侯,建立自己的势力 。董卓死后,对曹操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袁绍,官渡一战,曹操完成了以少胜多的局面逆转,北方地区大部分都落在了曹操手中 。
曹操也因为战功显著而坐到了丞相的位置,为了自己一统天下的宏图大愿,他开始强迫汉献帝同意自己带兵出征,并且作战对象都是刘备,刘表,刘璋等一些汉室宗亲 。到这里,曹操的行为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转变,从扶持朝廷变成了操控朝廷 。
很快曹操就实现了北方的统一,但这时的成就已经不能满足曹操的野心,他要通过一统天下来实现名垂千古的成就,汉献帝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四处发兵征战的借口而已 。
二、曹操的战略得失
1.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
虽然曹操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在立场上是非正义性的,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 。首先就是对朝廷,从东汉末年的状况来看,朝廷的衰落是有目共睹的 。
无论是十常侍乱政还是后来的十八路诸侯导致天下大乱,都说明一个问题,东汉的朝廷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管理者,导致社会出现了种种乱象,而曹操的出现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身为丞相的他帮助汉献帝整理了朝中官员 。
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分别得到和失去了什么?

文章插图
虽说是将当时许多人才吸纳到了自己的账下,确实是达到了稳定朝纲的作用,若是换成汉献帝或其他人,不一定能稳定朝中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 。
其次就是对于社会来说,曹操虽强迫天子下诏讨贼,但曹操的确通过战争平定了不少地方上的叛乱,起码北方地区实现了统一 。对于百姓而言,谁统一不重要,重要的是安稳的环境,而曹操也是实现了这一点,这就是其战略的成功之处 。
此时的大汉王室已然被架空,可以说是徒有其表,但是起码存在着,若不是曹操挟天子而掌控全局,恐怕这个昏庸的朝廷早就已经被推翻,曹操自己都表示过“要是没有我,这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称帝” 。
对于曹操自己而言,虽说手段有些不地道,但也算是实现了自己早年的理想,衰落的汉朝得到了扶正,北方地区也处于安稳,因为从始至终,曹操始终坚持自己是汉臣的身份,虽说大权在握,却一直没有称帝,这是为人臣子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