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中间都经历了什么?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 , 其中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 , 中间都经历了什么?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 这种转换就开始了 , 华夷之间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
一、华夷观念的产生与发展
1.“中国”的观念的不断演化
首先在“中国”这个观念产生之前 , 应该先出现“国家”的观念 , 关于这一点 , 应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 。尧舜之后 , 大禹将部落主人的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 如此做法直接导致了社会大制度的改变 。
王位世袭代替了选贤接任 , 启在继承王位之后 , 部落统一的前提之下开始建立一系列的制度 , 城池等国家机器 , 也就是最早期的国家 , 后世一直到封建社会 , 期间发生过无数次朝政更替 , 但只将接手于夏朝之地等视作 “正统” 。
即使其他势力或是个人趁叛乱或朝政更替之际建立的政权都不会被天下之人所承认 , 而这种民族和文化的区别早在夏朝建立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 “中国”这一观念也是在夏朝时候产生 , 周边的少数民族势力都被称之为“蛮夷之族” 。
当然 , “中国”这一说法的含义在周朝的时候被加深 , 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的华夏民族 , 于此同时 , 周王室森严的等级观念也导致出现了“中国”与蛮夷地区的多方面对立 。
2.周王统治下的华夷对立

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中间都经历了什么?

文章插图
继夏朝和商朝之后 , 中国奴隶制社会来到了周王室统治下的最后一个时代 。早从原始社会开始 ,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 , 各个部落之间甚至同一个部落之中就呈现出严格的等级观念 , 这种观念一直保留 , 一直到西周建立的时候 , 才以明确的制度确立下来 。
这就是西周互为表里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将整个西周王室划分出了严格的等级 , 自上到下等级明确 , 丝毫不可僭越 , 分封出的这些下层职位必须遵守周天子的命令 , 平常担任疆土的驻守任务 , 战争时期必须带兵救援 。
所谓分封 , 其实就是封邦建国 , 实际上是承认了诸侯 , 士大夫等分封体制内人员的合法性 , 这种分封方式虽然有利于周王室的稳固 , 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 就是过度重视“中国”地区而忽略了少数民族 。
在分封体制中 , 自上而下都有职位 , 连处于中原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都有自己的阶层 , 但是作为边疆被称之为夷人的少数民族却没有被提及 , 或许是周王室压根不承认其合法地位 , 这就导致了华夷之间的分裂加深 。
除了分封制之外 , 其内部的宗法制也将这一观念加重 , 这种制度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 在西周时期彻底被运用于朝政之中 。实际上就是在朝中的职位官阶受到了皇室血缘关系的制约 , 这种制度会对华夷之间的关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 
随着朝中逐渐被周王室的血缘关系所垄断 , 周天子自身的优越感就越发膨胀 , 这就导致其产生了对其他阶级的轻视 , 对于地处偏远又不在体制内的“蛮夷之地”则是更加的忽视和看不起 , 这就加剧了西周时期蛮夷之间的分化和对立 。
3.夷夏异制与早期的“中国”认同
西周之后 , 朝廷中逐渐树立了天下之大 , 莫非王土的局面 , 随着周王室权力的日趋膨胀 , 边远地区的所谓蛮夷也逐渐在其诸侯王的统治之下 , 虽然不被承认社会地位 , 但是和底层平民无二 。
经过后续发展之后 , 此类群体在诸侯王的分封土地之中逐渐开始杂糅居住 , 戎、夷、蛮、狄等带有歧视性的称呼也逐渐加持在他们身上 , 随着这些族群的发展 , 使得西周朝廷不得不重视他们 。
于是始终认为自己高高在上的周天子用了一套区别对待的分化管理方式来治理这些族群 , 这种处理方式就是最早期的夷夏异制 , 这种区别对待的方式可以说让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分化 。
比如在服饰 , 礼仪 , 朝贡甚至祭祀方面都与中原地区不同 , 就是在这种歧视性的规定之下 , 依然对这些少数民族提出了要求 , 比如在军政上要维护周王朝 , 必要的时候要作为周王室的番邦担任保护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