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司马懿为何夺权?从忍无可忍到爆发

司马懿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即夏官祝融 。远古至商朝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称司马 。周宣王时,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 。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内 。
司马懿,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委以重任 。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 。曹芳时代,司马懿在和曹魏宗室曹爽的明争暗斗中,演绎了老子所谓“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表面的浮华最终抵不过司马懿的轻轻一击 。人常说“乱世出英雄”,天下大乱,社会不按常规运转,机会就出乎意料地来了 。司马懿在当时就是乱世中的一位英雄,被名士杨俊誉为“非常之器” 。对司马懿来说,开始运气不怎么好,因为他恰好遇上曹操这个一代枭雄,只好老老实实在曹操手下做事 。可是时机一到,他的全盘阴谋与雄心大志都在血腥屠杀中得以实现了 。看司马懿的一生,正如《老子》所言,只有保持虚空状态,才能不断接受,顺势而变,最终得逞 。
据后来史书记载,因为曹爽不愿意把权力跟司马懿分享,而且司马懿对他也造成压力,一个长辈,德高望重,功勋卓著,他得想办法把司马懿架空 。理由说得很堂皇 。司马懿德高望重,年辈又高,地位反在我下面,这不好啊,我很不安啊,应该提高他的地位 。让司马懿担任大司马,三公之一,执掌军权 。又有人建议,说前几任的大司马,都死在任上,好像不祥 。再往高搁一点,搁到太傅 。太傅可以解释为帝师,很高了 。太傅就是那些功劳特别高的,半退休状态 。当时行政机构是尚书省,主持这个机构的叫录尚书事,等于国务院负责人 。把司马懿抬高到太傅的位置,不合适再管事了 。录尚书事就到了曹爽的手里 。曹爽把自己的一批亲信都提拔起来,放在要害的位置上 。这样整个行政架构就到了他手里了 。
曹爽尽力削弱司马懿,而司马懿的态度却非常谦卑,任由曹爽挤兑 。司马懿是一个心思很深的人 。在司马懿看来,曹爽夺权对他正是机会 。如果说,曹爽不那么进逼他,可能他的机会反而少 。老子谓“将欲歙之,必故张之”,要使你的对方消退下去,先要让他扩张开来 。吹一个气球,它吹得不够大的时候,很有弹性,不容易把它弄破 。要把它弄破,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吹,气球太大了,太漂亮了,再吹大,轻轻一捅,“砰”就爆了 。让对方无限膨胀,无限扩大,司马懿采取了两种方针 。一个是在朝政方面,他保持退让的状态,当时何晏、丁谧、毕轨、邓飏这些人都是曹爽提拔上来的,算是京城中的名士,威风得不得了,个个风度闲雅,谈吐动人 。何晏是古代重要的哲学家,但这些文采出众的人,参与到政治中,真行吗?在司马懿的鼓励下,曹爽就不断地膨胀起来,郭太后被他迁到永安宫去了,得罪了太后,他要付出代价的 。
司马懿平定曹爽乱政是挽救曹魏政权,信守托孤承诺,维护曹芳的皇位,不是单纯为了个人集团的权力 。首先他放弃权力回家养病的时候,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在朝中都是中级官员,司马氏集团还是弱小的 。此时谈不上要建立司马氏专权,嘉平之变后司马师兄弟也没有掌权担任要职 。实际上直到司马懿集团的主要成员开始受到曹爽的排挤打击的时候,司马懿依然是容让,就象他对孙礼说的,要“忍不可忍” 。最初曹爽还只是专权,剥夺众多豪强贵族的政治地位,剥夺他们的祭祀荣誉 。固执发动对蜀国的战争等,这些乱政司马懿都没有能阻止,表明曹爽已经不尊重司马懿了,并且后来准备要篡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