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吏治清明固然重要,但是更具有根本意义的是树立怎样的国策,给今后的国家和社会打下什么样的基础 。唐太宗刚刚登基后不久,君臣之间就曾经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唐太宗回忆道:当初我对魏征说大乱之后不易大治 。魏征不同意我的意见,认为大乱之后反而容易治理 。就像危难当头,人都想求生,怕乱就盼望稳定,希望治理就容易调教 。魏征说的就是“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的道理 。他还提出著名的治国原则,那就是“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王” 。也就是说统治者怎样对待百姓,百姓就会怎样对待君主,这是相对应的,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所以,如果实行以德治国的国策,就一定会成为文明高尚的泱泱大国 。
在座的大臣们都觉得魏征说的是书生之言,按照他的意见办,国家必定大乱 。但是,唐太宗却听进去了,力排众议,确立“以德治国”的基本国策,力行不倦 。其实,唐太宗内心并不踏实,他总觉得善人治国,少说也得百年才能成为文明之邦 。因此,他做了长期坚持的思想准备 。但是,结果让他大感意外,只过了短短几年,唐朝就实现了天下大治 。贞观七年,唐太宗回顾这场决定国家走向的大论战时,说道:“贞观初,人皆异论,云当今必不可行帝道、王道,惟魏征劝我 。既从其言,不过数载,遂得华夏安宁,远戎宾服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谦虚的唐太宗把这个功劳全都归于魏征,说幸亏有了魏征这位“良工”,才将他这块“石头”雕琢成为美玉 。推善与人,真君子也 。唐太宗的这番表现,本身就是以德绥远的典范 。
网络配图
隋灭亡后库存还够唐朝使用五六十年
“以德治国”是当政者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怎么才能真正落实于行动之上,而不是流于粉饰太平呢?唐太宗给后人做了很好的榜样 。
唐朝是如何做到的呢?魏征曾经把治国的核心问题简明扼要地向唐太宗做了阐述:“君何以名?为君尊天事地,敬社稷,保四国,慈爱万民,薄赋敛,轻租税,臣亦与焉 。”这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经典表现,国家政务千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一条,那就是爱护百姓 。怎么做呢?两个字:轻税 。
把财富集中于国家,还是“藏富于民”,唐朝有着前车之鉴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为的王朝,短短30多年之间,结束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人口户数翻了一番多,从开国时不足400万户,直线上升至900万户;修葺北方万里长城,开凿从江南到洛阳、再到幽州的“之”字形大运河,绵延千里,把中原、河北和江南三大区域紧紧联系在一起,再通往首都长安所在的关中 。对外方面则北平突厥,南绥百越,西逐吐谷浑,东征高句丽 。隋朝所做的事情,从国家的角度来说,都是必要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隋朝这个大帝国会轰然倒塌、毁于一旦呢?这决不是市井流传的隋炀帝猎色所致 。
【唐朝如何成为鼎盛时代唐太宗实行藏富于民】中国古代的税收基本上是人头税,官方勤于清点户口,实质上是为了增税 。反过来,老百姓就会想方设法从官方的户籍上逃匿隐漏 。所以,古代户口数从来不准确,户口增减反映的是官方与百姓的税收之争 。隋朝在短短时间内实现户口的倍增,并不是人口繁衍的结果,而是朝廷严厉税收政策的产物,户口倍增就意味着税收成倍成倍地增加 。为了增税,隋朝还实行小户制,要求子女成年后成婚分家,官方可以增加新的户税 。但是,子女都分家,父母就难以老有所依,这同传统的道德相悖 。唐太宗曾经让臣下清点隋朝留下的仓库,经过隋末唐初的动乱与战争,竟然库存量还能够让唐朝使用五六十年 。换句话说,隋朝38年征收的赋税,够得上全国使用将近百年,税率之高,令人咋舌 。国家兴建的大型工程,是善是恶,不仅要看是否有利于国家,还要看老百姓是否能够承担,超过这个限度,与民争利,则虽善犹恶 。唐太宗君臣总结隋朝覆灭的惨痛教训,指出:“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何其深刻!
- 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和任我行之间的关系如何
- 苹果如何自动锁屏 苹果自动锁屏怎么设置
- 逼死南宋10万军民跳海的张弘范结局如何?孙辈尽被蒙古兵杀死!
- 月饼刚烤完是软的凉后变硬正常吗 月饼发硬如何变软
- 怎么训练托福口语话题 如何复习托福口语
- 被锥蝽咬过的症状 被锥蝽咬了是什么感觉 如何检验是否被锥蝽咬了
- 锥蝽幼虫图片 锥蝽虫病怎么检查 如何判断是不是锥蝽虫病
- 上班族如何养哈士奇
- 鲜莲子怎么保鲜 鲜莲子如何保鲜
- 如何区分红薯粉和木薯粉 红薯粉和木薯粉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