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3000字

【本文申明原创,享有原创版权】

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3000字

文章插图
《赵氏孤儿》是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悲剧故事
在陕西省韩城市南边十多公里处,有一个堡安村,村里有三座墓鲜为人知,根据考证,这三座墓的主人分别是赵武、公孙杵臼、程婴 。
赵武、公孙杵臼、程婴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他们也是《赵氏孤儿》中三位主角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元代的纪君祥将其改编为戏剧,命名为《赵氏孤儿大报仇》 。
公元前597年(晋景公三年),发生“下宫之难”,政敌屠岸贾派人到下宫诛杀赵氏一家 。赵氏,乃卿大夫赵盾家族 。赵盾去世后,赵朔成为晋国将军,并且娶了晋灵公的女儿为妻 。
屠岸贾假借君王的命令派兵屠杀了赵氏家族,赵氏家族中的几位男主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全部被杀 。赵朔的妻子有遗腹子,因为当时藏匿在宫中而逃过一劫 。
没过多久,赵朔妻子生下一名男婴,为了保护男婴,延续赵家血脉,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义士程婴商量救下男婴,并藏匿于山中 。为此,公孙杵臼付出了宝贵生命,程婴为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
十五年之后,男婴长大,换名为“赵武”,即“赵氏孤儿” 。赵武长大成人,在晋景公的主持下,赵武与程婴及“诸将”反攻屠岸贾,遂诛灭其族 。
从故事的结局来看,赵氏孤儿赵武最终长大成人并得以成功复仇,诛杀了仇人屠岸贾全家 。“正义”终于得胜,“恶人”终得恶报,看起来,故事完全算得上是“大团圆”的结局 。
既然是“大团圆”,那么为何又被人们称为“悲剧”,甚至还被列入“元代四大悲剧之一” 呢?《赵氏孤儿》的悲剧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
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3000字

文章插图
元朝的纪君祥将该故事改编成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
一、“死”是“悲剧”概念的主要内容 。《赵氏孤儿》在中国古典文学当中是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悲剧”,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著作《宋元戏曲考》中曾经这么评价:
“(《赵氏孤儿大报仇》和《感天动地窦娥冤》)剧中虽有恶人交搏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
所谓“蹈汤赴火者”,就是指那些在故事的冲突中牺牲生命的人 。在通俗意义上来讲,“死”是判定事件的悲剧性质的主要标准 。这种传统思维,一直影响到今天 。
人们之所以把《赵氏孤儿》当成一部悲剧来看,主要原因在于剧中“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也就是“死了太多的人” 。
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3000字

文章插图
影视作品中的”程婴“形象
1.赵盾家族之死 。
根据司马迁《史记?赵世家》记载: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
这一次屠杀,史称“下宫之难” 。赵朔是赵盾的儿子,赵同、赵括和赵婴齐都是赵盾的弟弟 。在“下宫之难”中,赵氏家族包括主要男人和妇孺奴仆一共三百多口人被全部杀掉 。其惨不忍睹,可想而知!
2.公孙杵臼之死 。
公孙杵臼是赵朔的一个门客,赵朔在世时对待他非常恩厚,赵朔及其家族被屠杀以后,公孙杵臼和程婴一起商量救下赵朔唯一的遗腹子,最后,两人演了一段双簧戏,公孙杵臼以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代价,瞒过了屠岸贾的斩草除根 。
3.程婴之死 。
程婴,可以说是拯救赵氏家族,营救赵氏孤儿的关键人物,他也是赵朔的门客,因感恩于赵朔的礼遇,将赵氏孤儿藏于深山之中,并将其扶养长大 。十五年后,赵氏家族的唯一孤儿赵武长大成人,在景公、程婴和韩厥的帮助下,与“诸将”诛杀屠岸贾报了仇 。没想到,大仇得报之后,程婴却因此而自杀身亡 。
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3000字

文章插图
影视作品中的”赵氏家族“
二、“精神价值”的毁灭比“生命价值”的毁灭更为悲壮正如上文所述,在一般人看来,“死”就是“悲剧”,“生命的消亡”就是“悲剧” 。
但事实上,这个判定标准并非完全正确,在《赵氏孤儿》中,屠岸贾最后也被诛杀而亡,但是人们就没有对屠岸贾的“死”产生丝毫同情,更不会为他的“死”而感到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