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影视作品中”程婴“将”孤儿赵武“扶养长大
三、《赵氏孤儿》的悲剧性体现由此可见,《赵氏孤儿》被人们称为“假团圆,真悲剧”是确定无疑的了,那么它的“悲剧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惨烈的灭族屠杀 。
“灭族屠杀”是悲剧的首要内容,包括赵盾家族300多口人的生命全部被杀,当然也包括屠岸贾家族全部被杀 。两个家族中斗争中全部毁灭,岂不惨烈?“生命价值”被毁灭殆尽 。
2.无辜者之死 。
在这场悲剧中,人们只关注到了赵氏家族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和公孙杵臼、赵武母亲、程婴的惨死,却忽略了一些“无辜者”的残死 。这些“无辜者”包括两个家族中的仆人和替赵氏孤儿去死的那个“婴儿” 。
可以说,他们与赵、屠两个家族的斗争是毫无关联,却最终成为了无辜地断送了性命 。生和死都无法由自己决定,“活着”只是为了成为牺牲品,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
文章插图
英国剧作家威廉·哈切特曾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
3.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 。
赵盾家族之所以成为屠岸贾的“眼中刺”“肉中钉”,就是因为赵盾家族的势力太大,而这种势力来自于赵盾的贤能 。赵盾不但为人正直,而且忠君直谏,他的执政和办事能力越来越强,甚至引起了国君的猜忌 。
赵盾死后,儿子赵朔承袭父业,忠君事主,没想到被屠岸贾派人斩杀了全家 。公孙杵臼,赵朔的门客,为了报答赵朔,拼命保护赵家唯一的血脉 。最终,公孙杵臼和孤儿皆备斩杀 。
赵盾代表的是“贤”,赵朔代表的是“忠”,公孙杵臼则代表的是“义” 。这些美好的“精神价值”全都被邪恶力量所毁灭,这是一种令人深思的悲剧,难怪王国维先生评说《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文章插图
影视作品中”赵朔“被杀身亡
4.无意义的牺牲 。
赵朔为“忠”而死,公孙杵臼为“义”而死,只有程婴,是一种“无意义的牺牲” 。
很多人包括司马迁都认为,程婴的死,完全是为了“忠义”:
正当赵武成功复仇、替父雪冤之际,程婴却要自杀,他声称此举是为了“到地下去报告赵孟宣和公孙杵臼(复仇成功的消息),赵武请求他好好地活下去,但他还是以“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为由而自杀了 。
赵孟宣,即赵盾,程婴要到黄泉之下去将“复仇成功的消息”告诉给他,表现了“忠”的思想;而将消息告诉给公孙杵臼,则是提现了“义”的思想 。
这种看法,将程婴之死视为一种“有价值的牺牲”,我认为这是难以令人理解和信服的 。
因为,程婴将赵武扶养成人并最终报仇雪恨,这的确是一种“忠义”的提现;而在成功报仇之后,固然程婴不怕死,但他也根本就没有必要再牺牲自己的生命 。
公孙杵臼之死,属于“被迫”,赵武生母之死,属于“无奈”,他们都是在别无选择之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
而程婴,在报仇雪恨之后他有活下去的选择,同时也没有任何邪恶势力的逼迫,但他仍然选择自杀 。
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愚忠” 。
一方面,因为程婴骨子里的这种“愚忠”思想,导致了他最后悲剧性地做出了无意义的生命牺牲 。
另一方面,人们将程婴的“愚忠思想”包装成“忠义精神”进行歌颂,更显示出一种“精神价值”的悲剧性毁灭 。
文章插图
影视作品中的”老年程婴“形象
结束语人们都知道《赵氏孤儿》是一出悲剧,但是它的成功复仇的结局却又带有“大团圆”的性质,这其中有很多疑问都需要我们去解答 。
本文即是尝试着从“悲剧”概念的角度,围绕“生命价值”和“精神价值”两个核心概念,辩证地分析了“复仇”行动和“大团圆”结局与“悲剧”的种种关联,最后梳理出《赵氏孤儿》的“悲剧性”体现 。这样写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深化对《赵氏孤儿》人物的理解,二是增进对“悲剧”概念的认识 。
【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3000字】(如果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 西溪湿地博物馆观后感 西溪湿地博物馆 西溪湿地博物馆展品
- 艾滋孤儿
-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做什么的 青少年活动中心观后感
- 2022年秋季开学安全第一课观后感 2022年秋季开学要带厚衣服吗
- 养哈士奇的观后感
- 一部关于糖的电影观后感400字 一部关于糖的电影属于哪类
- 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电影观后感 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电影结局
- 赵朔为何是嬴姓?赵朔与赵氏孤儿是什么关系
- 赵朔为何是嬴姓?赵朔与赵氏孤儿是什么关系?
- 一个孤儿!竟然奠定了大汉王朝极盛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