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蚂蚁的生活环境在哪里

蚂蚁的生活环境是什么1

蚂蚁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蚂蚁的生活环境在哪里

文章插图
蚂蚁在15-40℃之内都可正常生长 , 但最佳温度为25-30℃之间 。冬季低于10℃会进入洞穴 , 但不会冬眠 。只是不再频繁活动 , 它们在洞内吃秋天储存的食物 。蚂蚁的土壤湿度应控制在10%-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90%之间 。蚂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 , 而且恋巢性很强 。多数种类筑巢于地下或树上 , 且食性杂 , 一般植、肉兼有 。
蚂蚁何以曲路觅食直线返巢 , 人能借此构建从现实到目标的直路吗?2 蚂蚁外出觅食时食物是随机分布的 , 蚂蚁出窝并不知道食物的方位 , 所以蚂蚁如果全凭视觉找食只能随处乱转 , 行踪不定 。可一旦找到食物 , 这时奇迹出现了!背着食物的蚂蚁会走直路回家 , 而非重复寻食时走的那些弯弯曲曲的路 。食物少时蚂蚁就直接扛走 , 食物多的话蚂蚁则空手以最快速度回家 , 并给后面运食的工蚁规划出一条高效的直路 。两种情形下蚂蚁返巢都能直线回窝 。美国学者Wilson(威尔逊)研究发现 , 这条直路是留有循迹费洛蒙的线路 , 即以气味信息标明线路的直路 。见如下沈钧贤老师的配图 。
?蚂蚁找食和回窝的路径 。每个小圆圈标注10秒时间 。采自沈钧贤文章的图
二(Shen et al 。 , (1998) , Anim 。Behav 。55:1443 。) 可以看出 , 蚂蚁找食的路径(红色实线)很曲折且走得很慢 , 而回窝的路径(黑色虚线)很直且走得快 。
E.O.Wilson是美国研究蚂蚁的科学家 。他长期观察一种巴西火蚁 , 发现它们曲路找食 , 直路回家 , 于1962年证明蚂蚁是利用气味来找路的 , 并且大多数蚂蚁都有这种功能 。第一只找到食物的蚂蚁会在回窝的路上留下一些气味 , 后来的蚂蚁就顺着气味找到食物 , 再顺着气味回到窝里 。他的证明思路如下:一 , 这种气味必须是蚂蚁产生的 , 而非食物或外界;二 , 只要这种气味就可以引导蚂蚁 , 并不需要前面真的走过一只找到食物的蚂蚁 。
为了证明蚂蚁能产生引导其他蚂蚁行路的气味 , 他收集了几百只蚂蚁 , 晾干碾碎后放在酒精里浸泡 , 然后让酒精逐渐蒸发 , 留下一小滴精油 。他用毛笔沾了一点精油 , 在蚂蚁经过的路上画了一个岔路 , 果然能引导途中的一大群蚂蚁走到岔路上去 。这就初步证明了蚂蚁自身确实能产生引路的气味信息 。
那么蚂蚁身体中究竟是哪个器官产生这种引路的气味信息呢?他又收集了几百只蚂蚁 , 晾干 , 然后把蚂蚁按头、腿、胸、尾巴等部位切成了很多分 , 再分别用酒精浸泡提取 , 结果发现只有从尾部提取的物质有强大的吸引作用 , 而身体其他部分没有 。
这种气味被归属为在一个动物种群中个体与个体互相通讯的化学物质 , 名叫“费洛蒙” , 取希腊文中“隔空”和“激素”两个字的意思 , 中文译作“外激素” , 它属于气味信息的一类分支 。下文中气味信息、视觉信息、嗅觉信息分别简称为气味、视信、嗅信 。气味同光线、声音一样 , 是一个宽泛笼统的称谓 。光线可分做可见光与不可见光 , 声音分为可听见声波与不可听见声波 , 气味也分为可嗅到气味与不可嗅到气味 , 可见、可听见与可嗅到都是针对不同的物种而言的 。气味信息有许多类 , 如芫荽气味与洋葱气味 , 都是食物气味这一小类的不同气味 。同为嗅觉高手 , 猫与狗对腥味的取向完全迥异 。此外气味还有许多不同的种 , 各有各的特性 , 各有各的用途 。比如警戒气味 , 攻击气味 , 寻路气味 , 求偶气味等 。蚂蚁的循迹费洛蒙表示蚂蚁有高超的嗅觉能力 , 不表示蚂蚁只能嗅这种气味 , 如同一个人视力越好 , 他越不可能长久地只盯着一个物件;如果蚂蚁的嗅觉能力足够好 , 它也不可能只嗅循迹费洛蒙 。目前人对气味的研究应用较少 , 假如人能完全了解蚂蚁所使用的气味信息 , 就可以指挥蚂蚁爬上农作物去除虫 , 到家里去干掉蟑螂 , 完事了再把它们请出去 。因为我们对于自己没有感知的信息无法操控 , 对于已感知的信息完全可以尝试着掌控它朝向有利于自己需要的方向发展 。当习惯了木棍围猎的古猿偶尔抄起一块石头打猎时 , 旧石器时代就开启了 。如果没有一个古猿拿起石头打猎 , 便不会有旧石器时代 。蚂蚁除虫也许工程浩繁 , 但意义重大 。最有价值的问题还是蚂蚁直路回窝 , 虽然Wilson发现了带蚂蚁回家的化学信使 , 并没有发现蚂蚁怎样找直路回家的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