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与弼生平简介,吴与弼的常山情缘( 三 )


康斋治学非常严谨 , “本之以小学、四书 , 持之以躬行实践” , 常用程子的话勉励学生:“言人 , 当以圣(圣人)为志;言学 , 当以道(指法则、规律)为志 。然进修不可躐等(越级) , 必先从事于小学 , 以立其基;然后进乎大学 , 以极夫体用之全 。”要求学生循序渐进 , 打好基础 , 不要好高骛远、一步登天 。郑伉也十分谦虚诚恳 , 因此从熟读基础知识《小学》开始 , 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提高 。
康斋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劳动与读书相结合”的人 , 其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 他同学生一起劳动 , 一起生活 , 在劳动中讲学 , 在劳动中授教 , 在劳动中悟“道” 。在康斋先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谆谆教诲下 , 郑伉本人坚持“笃志力行”“日自验于身心” , 逐渐细读儒学经典著作 , 并且烂熟成诵 , 慢慢领悟到“四书”“五经”之精要 , 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 。许久 , 对于程、朱理学之道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 并被康斋先生认定为优秀弟子 。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 , 康斋先生70岁时有《书郑伉卷子毕偶成》诗曰:“残经讲罢慨虞唐 , 步月归来兴未央 。诗卷写兰吟更好 , 试挥余墨两三行 。”(见《康斋集》) 。诗歌反映了康斋先生对郑伉文学才华的赞誉 , 也表达了康斋先生以学子成长为荣的高尚情操和高兴心情 。是年郑伉27岁 , 而后方告别归里 。
吴康斋理学继承了宋代理学路子 , 与程、朱理学大致相同 , 又兼采陆学之长 , 而自成一体 。他的学术思想和一般理学家喜好谈理气、辩有无不同 , 并不热衷于那些抽象的思辨哲理 , 而是更加关注道德实践、道德教育的“工夫”问题 , 他所倡导的为学工夫论 , 以自己独具的特色 , 肇启了有明一代崛起的心学思潮 。他的这一学术思想对郑伉的影响非常深刻 。郑伉学成回归故里后 , 筑室于象湖龙池之上 , 经常与诸儒论议学习所得 , 主张一切以朱子理论为中心 。凡古载籍几乎没有不读的 , 但坚决不读佛老之书 , 批驳其“毁肢体 , 灭人伦 。”郑伉知之则言 , 言之则行 , 一时声名鹊起 , 被称为名儒 。浙赣儒家名流如兰溪章枫山、开化吾文山、南昌张江白等 , 纷纷与他交往 , 相互交流讨论学术问题 。郑伉的著作也颇丰 , 作品有《易义发明》《卦赞》《读史管见》《观物余论》《蛙鸣集》 , 凡数十万言 , 可惜大多被毁烬 , 其存世者仅十之一 。
郑伉严格遵循康斋先生的教导 , 不仅在儒学上注重师承 , 而且在公益事业上尤其是教育事业也以康斋言行“衣钵相承” 。其设义学(免费私塾) , 立社仓(平时购粮贮藏于仓 , 灾时开仓赈济灾民) , 事事都“着实”地做 , 可见康斋先生对其影响之大 。正因为如此 , 郑伉自号“敬斋” , 又自号“断述子” , 大概是受到先生以“康斋”自号的影响 , 具有传承康斋“品德高洁 , 襟怀坦白 , 学识渊博”的意志 , 也有不忘师恩之内涵 。于是 , 学者都称之为“敬斋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