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童话作品( 二 )


在普通人的童话故事中 , 往往通过故事散发出超凡脱俗的奇异色彩 , 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比如《傻子》的主角傻子 , 有很多不寻常的行为 , 通过叙述违背常理的事实来突出人物特征 。比如《皇帝的新装》就是根据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改编的 , 故事情节更加离奇 , 突出了皇帝的特点 。
学生在读这些童话时 , 会产生角色代入感 , 会把自己想象成“稻草人”、“男生”、“女生”等 。正是在特定的角色体验中 , 学生不断自我调整 , 自我认同 , 实现自我发展 。叶老的童话和其他人的童话一样 , 可以帮助学生“自我教育” 。
有意思的是 , 叶老1936年1月11日出版的《鸟语兽语》中有一段话:“他说一般小学课本上经常记载‘鸟语兽语’ , 让小学生与鸟兽为伴 。这怎么行!他还说 , 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这是人类的堕落 。小学生思想不清 , 行为不当 , 如同鸟兽 。最后 , 他说小学课本必须彻底拒绝‘鸟语兽语’ , 这样人类的教育才有转向光明的希望 。“叶老的童话 , 是为了回应当时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小猫叫小狗跳”教科书写法的反对 。受西方儿童文学影响的编辑用“童话风格”编写教材 , 另一批人立即反对 。叶老认为 , “我认为人类可以分为两类 。一群人讲道理 , 另一群人完全不讲道理 。虽然都认为“人话” ,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的‘鸟说动物语言’是不同的 。我们都是实话实说 , 一个是一个 , 一个是两个 , 没有错 。‘人类语言’和‘鸟语兽语’的区别就在这个地方 。“在叶老的观念里 , 真实是第一位的 , 他的童话也是让人物说实话 。读这样的童话 , 学生会受到“真理”的教育 , 只有这样 , 他们才能成为“真理”的人 。
二、风格——叶圣陶童话的思想价值
叶老的童话创作具有教育性 , 但这并不能否认他的童话的思考价值 。
(一)童话大团圆结局的正面激励
无论童话的主角经历了什么 , 都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童话故事为什么要用这种叙事结构?童话的作用是“温暖灵魂” 。孩子不需要现实的逻辑 , 只要一个圆满的结局 。在现实世界中 , 孩子长大后需要解决问题 。所以有帮助孩子成长的童话 。
《小白舟》和《燕子》的故事都比较简单 , 两个孩子和燕子似乎都没有很大的危险 , 所以危机的解除似乎也不是很意外 。相比鲤鱼的苦恼 , 惊心动魄的故事更触动孩子们的心 。然而无论如何 , 主角都能化险为夷 , 回归正常生活 。
这种叙事结构给了学生一个光明的指引 , 就像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凯特·迪卡米罗在《浪漫的老鼠德佩罗》一书中一直告诉小读者 , 故事是光明的 。童话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 , 照亮了孩子前进的方向 , 给了他们积极的影响 。
(二)自我完善的曲折童话
学生读童话一般有两种思维 。
一个是思考如何面对苦难 。都说“苦是良药” , 但苦药还是小学生难以下咽 。在童话的糖衣下 , 学生可以面对 , 可以吃饭 , 可以被治愈 。学生和主角一起经历困难时会紧张 , 一起面对波折时会释然 。当光明出现的时候 , 眼前所有的困难都变成了人生的经历 。这些阅读经验是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 。他们看别人的故事 , 思考自己的人生 。这些宝贵的经验可以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眼前暂时的困难 。这样的阅读也会让学生变得坚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