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远程教育 温州大学面积平方米( 四 )


陈志文:您是从暨南大学到温州发展,从另外角度讲是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是什么吸引您从大城市到了温州?
李校堃:我当初在暨南大学发展很顺利,30多岁就成为教授博导,科研上也获得过一些奖项,还办过公司 。但我觉得人生还要有更高的追求 。
陈志文:您需要更大舞台 。

温州大学远程教育  温州大学面积平方米

文章插图
李校堃:是 。我经历比较丰富,搞科研,搞产业,当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觉得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建立一个药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模式 。当时的温州医学院瞿校长和我是好朋友,他找我过来合作,我们聊得比较投缘 。投缘在哪?他认为,温州不是省会,不挂省牌,没有那么多区位优势,如果要发展,只有出绝招,出奇招 。做鲍鱼不是你的标志,你就把黄瓜拌凉菜做好,也是一番本事 。瞿校长当时就结合温州的产业链从眼镜行业开始发展眼视光科学,经过数年的发展,现在相关专业已经跻身全国前列 。我觉得温州人的精神就是,我做钮扣做到全世界,做拉链我做到极致 。你不做的事我来做,要做就做到全世界最好 。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理念,我来到温州 。
陈志文:说明您是有理想的人 。
李校堃: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来,我也无法去解释 。但实践证明,我是来对的 。
陈志文:事实上您在这里也做出了科技进步一等奖 。
李校堃:在这里拿到了国家发明奖及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就是机制的重要意义,而且有这种机制,会留下有理想和抱负的人 。在温州十多年,从我的团队走出了七八位80后的正教授,正是得益于这种可持续发展机制 。
陈志文:温州并没有区位优势,但是温州有基因优势,体制优势,给你发展的优势 。
李校堃:而且还有大环境的因素,温州是计划经济的末端,它不爱折腾,比较简单 。
陈志文:基于这种优势,您觉得你们更适合引进是什么样的人才?更需要是什么样的人才?我觉得可能未必是高大上的人才 。
李校堃:没有错,我们和顶级大学不同 。基于我们的定位、特殊的条件与优势,我们更希望引进一些有关键技术的产业技术人才,最好是全球的顶尖产业人才 。这种人才引进了也容易在温州落地 。我们给不了太多的直接的资金支持,我们能给的是发展机制与平台支持 。只要他有技术,我们就会给他一个更大的驰骋的空间,与产业结合的空间 。
陈志文:用灵活的机制撬动了各种社会资源,也给个人一个更大的空间,最后吸引并留住产业人才 。我很欣赏这个定位,产业人才 。其实对于中国,可能一些实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地方的发展上 。
李校堃:对,今年六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文件发布了,这个利好的政策,让我安心了,尤其是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让我吃了定心丸 。政策的保障基本解决了,思路方向也逐渐清晰了 。
陈志文:我注意到您拿了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不知道是不是温州历史上第一个?您认为主要是靠什么?
李校堃:是第一个 。目前这个项目的产业化正在顺利进行中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温州这种特殊软环境,是这种机制给了我发挥的空间 。我更希望把这种技术的一等奖最后转化为产业的一等奖,围绕这个一等奖建立一个产业区,成为温州的一个产业名片,我觉得这件事对温州对国家都很有意义 。就像华为对于深圳,阿里对于杭州 。
陈志文:现在“双一流”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 。一直以来对211、985工程有些质疑,双一流启动后,有些言论把这些全部对立起来了,我觉得不是很合适,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