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君臣恩怨:康熙帝和赵申乔之间的关系( 六 )


随后 , 申乔又上《沥情再陈疏》 , 逐一指出马维屏欺君图利之处 。[48]申乔的陈述有理有据 , 康熙帝因此否决了马维屏的请求 。但是 , 康熙帝对申乔的举动极为不满 , 指责申乔:“尔凡事尚气 , 耑与人争 , 殊非大臣之体 。”[49]批评申乔:“尔居官虽清 , 岂可自恃其清 , 而为矫激之行乎?……辄欲乞休 , 殊属不合 。著速入部办事 。”[50]
申乔继续在户部任职 。他一如既往 , 严肃认真 , “有支领钱粮者 , 必详慎句稽 , 虽丛怨招尤勿恤也”[51] , 人称“冷面龙王” 。[52]他又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 “事有不可必力争”[53] , 无所顾忌 。户部满尚书穆和伦等人对申乔深恶痛绝 。
五十四年(1715年)六月九日 , 穆和伦向康熙帝密奏:“自尚书赵申乔放部以来 , 总翻旧事 , 已定之规屡行更张 , 伊等汉官互相附合争胜攻讦 , 奴才虽竭力开导 , 概不理睬 。”[54]为了破坏申乔的声誉 , 穆和伦不惜编造一个申乔拒不认亲的故事 。七月二十八日 , 穆和伦向康熙帝奏称:“据正黄旗下赛哈佐领官学生豪成家孀妇玉姑称 , 我是尚书赵申乔之胞妹 , 赵申乔听伊子之言 , 不认亲骨肉 , 我此苦衷无处申诉 。请大臣垂怜 , 允我会见亲骨肉 。倘互偏袒 , 不管此事 , 贱女定越级跪告圣主 。”可是 , 赵申乔为江南常州人 , 姓赵 , 此女乃江西建昌人 , 姓李 。这个故事编造得过于拙劣 。康熙帝在穆和伦的奏折上朱批:“此事甚有关系 , 况且尔二人原甚不合 。今出此事 , 倘属实 , 甚碍名声 , 倘有伪 , 甚难堪 。不至不管 。”[55]
九月二十五日 , 穆和伦又向康熙帝奏报:“将铜斤事务两次每次各半议奏之时 , 主子降训旨令一体议奏 , 奴才钦遵 , 拟一体议奏 , 经与赵申乔商议 , 伊竟执拗不变 , 反而先另具奏疏 。”康熙帝在折上朱批:“赵申乔生来好专擅 , 尔何必与伊对之 , 惟年迈欲辞官耳 。”[56]在康熙帝的授意下 , 穆和伦离开了户部 。十一月 , 为补授户部侍郎员缺之事 , 大学士松柱等向申乔询问 。申乔奏称:“臣甚愚昧 , 与臣同办事之侍郎 , 臣何敢妄举?仍求皇上拣选补授 。”康熙帝谕道:“户部有一赵申乔足矣 。何必再行补授?满洲尚书业已避去 , 一汉侍郎为彼抑郁而死 , 一汉侍郎又已成疾濒死 。今若补授弱者 , 惟伊是从 。强者 , 必致争競 。祗留彼一身 , 彼必恐惧勤慎 。若有过失 , 朕亦不容 。”[57]
五十五年(1716年) , 皇八子允禩的伶人徐彩官仗其主势 , 唆使佣者杀人 。朝臣欲免徐彩官之罪 , 仅以佣人抵命 。申乔依据刑律 , 认为徐彩官是主使 , “应坐绞” 。[58]并严正指出:“天子之法 , 不能为王屈也 。”[59]因此 , “申乔本人单独缮写”一稿 , [60]提出“两议” 。[61]赞同申乔意见的有李景迪 。结果 , 徐彩官免死 , 流三千里 , 李景迪被革职 。[62]申乔本人亦被朝臣议为革职 。康熙帝曰:“赵申乔余生几何?仍从宽留任 。……讲道学之人 , 家中危坐 , 但可闲谈作文 , 一有职任 , 即有所不能 。若不用此辈 , 又以不用士人为怨 , 朕何必令人怨耶?[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