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middo;科尔文为什么会戴眼罩?她是怎么成为独眼龙的

玛丽·科尔文2001年4月16日在采访斯里兰卡内战时被手榴弹炸伤不幸失去左眼,她的独眼形象几乎成为新闻界一面招牌,传奇事迹还被搬上荧幕 。
1956年出生在美国纽约长岛风景如画的牡蛎湾,她曾经是耶鲁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高材生,“那时我想的无非是写点无病呻吟的小说” 。大四那年,她参加了一场研讨会,讨论的是著名采访人员约翰·赫西关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情况的报道,这部美国20世纪新闻业的巅峰之作,深深地震撼了科尔文 。“赫西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位导师 。他让我想去报道真实的事情,也让我相信,这些报道能够改变世界”大学毕业后,科尔文在合众国际社做了一名夜班采访人员,没过多久就被派往法国,成为巴黎采访人员站的主任 。事业风生水起,但科尔文并不满意,她觉得美国通讯社的报道“只注重事实,没有感情” 。1986年,她加入英国著名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并在那里结识了一支驻外采访人员的精英团队 。每当看到他们从国外战场上发回的稿件,她都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于是,她申请去做战地采访人员 。在科尔文的笔下,炮弹不仅是一个名词,伤亡也不仅是一个数字,它们意味着烧毁的房屋、残缺的肢体、抱着孩子哭泣的女人和士兵眼中一闪而过的惊恐 。
很多时候,科尔文到了一个地方,发现自己是那里唯一的采访人员 。危险似乎对科尔文有种天然的吸引力,越危险,她就做得越出色 。不管在哪里,科尔文都坚持和报道对象共同生活 。1999年12月,她跟随车臣反政府武装采访时,在极度的寒冷中徒步穿越高加索山,曾掉进齐腰深的冰水里,每天最多只能喝一碗面糊 。晚上,她跟十几个车臣士兵挤在一个6米长、2米宽的地方休息 。有一次睡到半夜,科尔文被身下的硬块硌醒了,一摸,居然是两枚手榴弹 。“这帮亡命徒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很有可能发动自杀式袭击,连我一起炸个稀巴烂 。这种事情每天都可能发生千百次” 。所幸,科尔文活着回来了!
2001年,科尔文前往斯里兰卡报道战事 。她在政府部门不知情的情况下入境,还设法躲避检查,溜进了反政府的泰米尔猛虎组织控制的区域,见到了当时猛虎组织高层的很多人 。但就在结束采访准备返回时,她遭到了政府军的攻击,子弹打进了她的肩膀、胸部和眼睛并成为“俘虏” 。最终,科尔文在美国大使馆的保护下捡回一条命,但左眼失明 。这次受伤令科尔文永久失去了左眼,她从此就戴上了海盗式的黑眼罩,这也成为她的招牌形象 。套用马龙·白兰度扮演的“独眼杰克”(独眼龙)的说法,朋友们戏称她为“独眼吉尔”(独眼凤) 。科尔文系上这条黑色眼罩,又奔赴下一个战场 。死亡就这么嚣张地逼近她,她能借以抗衡的,只有信念 。“民众有权知道政府、军队以他们的名义在做什么”“要相信,当你在国外的战场上出生入死时,很多人正等着看你的报道 。要相信他们在关心战争中的不幸,并在试图阻止它” 。
2011年年初,卡扎菲曾坐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一家海滨餐馆里接受她的采访 。科尔文的提问直言不讳:“你看到那些游行抗议的人群了吗?”“没有人反对我”卡扎菲回答,“利比亚的每个人都爱我,都在忠心耿耿地追随我”“可现在一半的国土都处在反对派的控制下”。科尔文与卡扎菲认识20多年了,“他是一个活在自己想象王国里的人,很缺乏安全感”,比起“中东疯狗”“非洲雄狮”等名号,科尔文的评价更为中肯、可信 。
【玛丽middo;科尔文为什么会戴眼罩?她是怎么成为独眼龙的】玛丽·科尔文从1986年开始从事战地采访人员的工作,从两伊战争前线,到报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发生的冲突,再到前南斯拉夫战争,她一直生活在战争烽火中,经历过2次失败的战地恋情 。战场为科尔文带来的也有甜蜜和温暖,那就是她的两场战地恋情 。但是,战地采访人员间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两年 。“我们就像两个不知疲倦的孩子,太专注于战争中的毁灭与死亡,以至于忽略了其它东西,甚至对方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