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从日本人嘴里说出支那或支那人,听到者只有侮辱、绝望、悲愤?

前一段时间有个网名为洁洁良研究生在网上因为“支那”这个词闹出风波 。然后竟然不少人出来辩解这个词是敬语之类 。其实我认为稍微知道历史的中国人都明白这个词现在对中国而言绝对不是什么敬语,很多引经据典来证明是敬语者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别有用心 。
任何词语,随着时间的改变,会演变出不同的意思 。一些可能被传承,一些可能被时代抛弃,这是历史的规律 。“支那”这个词也不例外,我们先来捋捋这个词的由来 。
“支那”这个称呼起源于印度 。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chini”,据说是来自“秦”的音译,中国从印度引进梵文佛经以后,要把佛经译为汉文,于是按照音译把chini就翻译成“支那” 。
据目前考证,支那之名最早出现的日本文献是日本遣唐僧空海从大唐学习完回国写下的一本佛教经典《性灵集》中 。日本僧侣来到大唐学习,研究大唐从印度传来的佛经,译成日文后再带回国内,支那这个称呼当时显然是这样从唐朝普及到日本 。
甚至唐玄宗还写过一首《题梵书》来歌颂梵语的艰深奥妙:
鹤立蛇形势未休,
五天文字鬼神愁 。
【为什么说从日本人嘴里说出支那或支那人,听到者只有侮辱、绝望、悲愤?】支那弟子无言语,
穿耳胡僧笑点头 。
空海于804年随遣唐使赴唐学习佛经,所以他书中的“支那”应是从汉译佛经中而来 。以后日本一些佛教界人士为显示博学、虔诚也开始用起了“支那”一词称呼中国 。因而在一段时期内,“支那”的确是对中国的尊敬 。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学习西欧,高喊脱亚入欧 。并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从此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由此开始膨胀 。一改长期以来对中国的称呼(chugoku),而改用“支那” 。中国这个原来日本的老师至此也不得不向日本学习,师生换了位置 。日本成了“东洋” 。中国到日本留学风气兴起,不少革命党人都曾在日本留过学 。于是,对清帝国失望的留学人员的汉族人员干脆用日本民间还流行的对中国的叫法,自称“支那”之名 。彼时不少汉族留学青年到日本头两件事一是剪辫子,表示不再效忠清廷;二是自称“支那人”,不再承认自己是“清国人” 。
19世纪末、世纪初是“支那”一词在中国的盛行期 。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书刊报纸标题中常常能看到支那之名 。甚至立宪派的梁启超当年在《时务报》中就常用“支那”一词,甚至还使用过一个“支那少年”的笔名出版了一本《支那四千年开化史》;康有为次女康同璧也曾在诗中称“我是支那第一人” 。
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提出“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誓词(“支那亡国”是指明朝亡于清朝的那一年);宋教仁、黄兴等人在1905年创办的一本刊物即取名为《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即后来同盟会党报《民报》的前身;严复在批评《巴黎茶花女遗事》时甚至写道:“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
当时很多中国革命家使用“支那”这个词称呼自己,说明那时“支那”这个词还是正常的 。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正式国号从“大清帝国“变成“中华民国“,日本则单方面给中国取了一个“支那共和国”的汉字国号 。1913年日本甚至根据其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日本政府今后均以“支那”呼称中国 。“支那”这个词就带有了不友好的色彩,引起了中国人的不满,由此而引发了中日之间的“支那“争论 。
1919年留日学生在国内出版的《东游挥汗录》中,则除使用“倭人”一词称呼日本人外,还因为英语中的Japan源于漆器,而且日本一直高呼脱亚入欧,于是根据语音也称日本为:“假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