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氏的兴衰史:既有大忠,也有大恶

晋国荀氏本来为姬姓,原氏 。周文王第十六子原叔被封到原地(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为伯爵,建立原国,文王第十六子被称为原伯,后人为原氏 。晋国荀氏第一位人物荀息,本名原黯,也就是说他是原伯之后,与周同宗 。
原黯辅佐晋武公(前716年——前677年在位),晋武公在位时,灭郇国(山西省临猗县之故郇城),以封原黯,原黯即以封地改氏荀,字息 。晋武公死后,其子晋献公继续重用荀息 。荀息献计假道伐虢,帮助晋献公灭掉了虢国((今山西平陆)和虞国(山西省平陆、夏县一带) 。献公临终之时托孤于荀息,任命荀息为执政大夫 。荀息在献公去世后,遵献公遗愿,立奚齐为君 。但晋大臣里克、邳郑先后杀死奚齐和卓子,荀息觉得对不起晋献公,于是自杀 。
荀息生子荀逝敖,逝敖生子荀林父、荀骓、荀首 。荀逝敖由于其父忠于骊姬姐妹之子奚齐和卓子并自杀,所以在晋惠公和晋怀公时不受重用,但封地还在 。到晋文公时,清算了部分惠公遗臣,同时也起用了惠公时的一些受冷落者,荀氏即受起用 。荀氏起用归功于狐偃,狐偃向晋文公进言"先臣荀息,死于奚齐、卓子之难,忠节可嘉 。宜录其后,以励臣节 。"文公听从其舅狐偃的建议,起用荀息之孙荀林父,担任晋文公的御戎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再次扩军,三军之外作三行,名义上是为了为抵御山戎,此举开创了春秋时期的步兵 。荀林父任为中行将,可见晋文公对荀林父很是看重,荀林父之后也因此称为中行氏 。前622年,升为下军佐,始入六正 。公元前620年,赵盾取代狐射姑为中军将,荀林父升任上军佐 。公元前615年,荀林父升为中军佐,距中军将仅一叔之遥 。这两次升迁可以看出荀林父与权臣赵盾关系不错 。公元前601年,赵盾去世,荀林父并没有按常规升任中军将,晋成公而是破格提拔上军将郤缺为中军将,荀林父佐之 。公元前597年,郤缺去世,楚国乘机北伐,荀林父被任命为中军将,仓促率军南下,与楚作战 。由于众将不听命令,各自为所欲为,晋军战败,是为邲之战 。回国之后,荀林父自惭战败,请死,景公听从随会之言,免荀林父之罪,继续担任中军将 。
公元前594年,荀林父主动辞职,随会接任中军将,荀林父之子荀庚进入卿列,为下军将 。前593年升为上军佐,前592年,荀庚升为上军将 。前588年,未参加晋齐鞍之战,但众将将功劳归于郤克和荀庚,同年代表晋国与鲁国结盟 。前585年,晋楚在桑隧对峙,荀庚为主战派,与执政栾书意见不和 。前578年,荀庚为中军佐,参加晋秦麻隧之战,晋军胜 。同年,赵武行冠礼,荀庚说自己年纪已大 。
前575年,荀庚去世,其子荀偃继其卿位,为上军佐 。前574年,与栾书合谋灭三郤,厉公同时抓捕栾书和荀偃,但并未杀二人,荀偃还取代郤锜升为中军佐 。同年与栾书合谋抓捕晋厉公,并于次年派本家程滑杀之 。前573年,栾书再立晋悼公,十四岁的晋悼公一上台,就越级提拔上军将韩厥为中军将,取代栾书,自此史上再无栾书的记载,不知其死活 。而原来的中军佐荀偃也被降级为上军将,士匄取代他为中军佐 。这也算是晋厉公对两位弑君者的惩罚吧 。公元前566年,韩厥去世,晋悼公又没有提拔中军佐士匄为中军将,而是越级提拔了荀罃为中军将 。荀罃为荀庚叔叔,但不是荀氏嫡子 。公元前560年,荀罃去世,晋悼公本来想任命中军佐士匄为中军将,但士匄让贤,认为荀偃合有才能为中军将,荀偃终于转正,可见荀偃还是有才能的 。而荀偃经过晋悼公的十三年考验,终于过了关,让他当了正卿 。晋悼公尽释前嫌,任用荀偃为中军将,一方面让荀偃死心塌地的为晋国服务,另一方面也让荀偃愧疚万分,弑厉公之事对他来说经常做恶梦,绕不过去 。公元前559年,荀偃带领晋军征讨秦国,但下军将栾黡不听将令,私自带军回国 。荀偃怕秦军各个击破,没办法,跟上这位下军将也回了国,让天下人笑话,史称迁延之役 。回国后,晋悼公也没有处理栾黡,也没有责怪荀偃 。可能两个人私底下进行了沟通,在之后,两人精诚配合,奋勇杀敌 。公元前558年,年仅30岁的一代英主晋悼公去世,托孤于荀偃,晋平公即位 。公元前557年,荀偃与栾黡配合,大败楚军于湛阪(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一直打到方城,胜利回师,可见晋悼公对二人上次之事处理的非常好 。公元前555年,晋国大举攻齐,晋军在荀偃的带领下攻坚克难,一直打到齐都临淄,尽显晋军的强大团结和荀偃的军事才能 。晋军包围起临淄之后,要直取齐都,但这时,荀偃的生命也快走到了尽头 。他头生恶疮,每天做恶梦,梦见晋厉公向他索命 。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平公决定退兵,齐国逃过一劫 。公元前554年,荀偃结束了他的一生 。死不瞑目的他在听到士匄对他说要帮他完成伐齐大业时才闭上了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