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的后裔与“华”文化
中华文明常被称为华夏文明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尚书正义》注曰:“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唐代孔颖达为《左传》注疏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文明便是这样地域宽广、服饰华美、礼仪讲究的一种文明 。
如果说,“夏”指“大国”,“华”又是何义呢?
原来,在漫长的历史流程中,“华”与“花”同义 。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只有“华”字,没有“花”字,当人们讲到“华”时,指的是“花” 。“华”的繁体字,便似一簇盛开似锦的繁花,比后来出现的“花”字更形似于花 。中华民族是以农为本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崇拜与农业有着最密切关联的“花”,并自以为是花神的后裔 。学者王增永在《华夏文化源流考》一书中指出:“夏之华,源自于花,应该说是非常清楚的事 。华夏民族的远古祖先为何自称为花的后人呢?依据原始文化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世界上任何文明民族,都有一个以图腾为氏族标志氏族称号的文化时代 。华夏民族也不例外,华夏民族的祖先,就是一个以花为图腾的古老民族 。”
当时已进入农耕社会,人们对花敏感是可想而知的 。《诗经》中有“实发实秀,实坚实好” 的说法,这里的“秀”是指谷类植物的开花抽穗,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只有花开得好,果实才会丰硕,花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计 。这是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产生对花的崇拜,毫不足怪 。
“华”崇拜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花实体的崇拜,我们看到的描画在彩陶上的四瓣花、六瓣花、八瓣花,等等,正是对这些花的实体崇拜 。《礼记》上说“天子树瓜华”,是对瓜之花的崇拜,这大概是因为早先的人们过着“瓜果半年粮”的生活的缘故 。第二个阶段是“华”的抽象化阶段,举凡像花一样绚烂、美丽的东西,都可名之为“华” 。比如“日月光华”,就是把日月之光辉比之于花 。《礼记》上说“乐者,德之华也”,也是花的抽象化,说礼像花一样富于光华 。第三阶段是“华”的人格化 。就是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以“华”命名的人物形象来,此时,以“华”命名的族群也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
【徐旭生发现了夏王朝的都城吗?是在二里头地区吗】公认的华氏之祖是华胥,相传她是女性,是伏羲氏与女娲的母亲 。神话学家陆思贤这样说:“华胥也即‘花醢(音海)’,今言‘花蜜’,华胥义为光华而又甜蜜的花朵,伏羲氏的母族是一枝花 。伏羲一作宓牺,宓一音蜜,概有袭母名之意 。” 在《列子》一书中,还说华胥创立了自己的国家,名为“华胥氏之国” 。这是美好的“华之国” 。伏羲氏的女儿名头更大,她被称为宓妃,是美丽的华胥的孙女,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河岸边 。后来被永远纪念在《洛神赋》里 。到了唐朝,李商隐还有“宓妃留枕魏王才”这样的诗句来歌咏她 。
神农被称为炎帝 。炎帝的母亲是华氏族的女子 。《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春秋纬元命苞》:“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 。人面龙颜,好耕,是谓神农,始为天子 。”华阳应是华氏领地 。从这个神话传说看,炎帝的父母都常游于华氏领地,他们本身也该是华氏青年男女 。
黄帝与炎帝一样也是华氏后代 。华盖是帝王的专用伞盖,传说为黄帝所创造 。《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 。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华盖上“有花葩之象”,可见是以花朵为纹饰的车盖,也是花图腾的一种形态 。
- 古宁塔是一个什么地方为什么犯人一听到这个名字都绝望了
- 抗战期间,滇军做了哪些贡献曾受到最高统帅的三次通电嘉奖
- 瑞克middo;格内斯特除了满身纹身之外你还知道什么事情
- 古代最能打的南朝武帝刘裕,所有侍从都战死了,他却还手舞长刀与敌军酣战!
- 羊蝎子怎么做火锅好吃 羊蝎子吃了有什么好处
- 新鲜香菇变干了还能吃吗 干香菇可以用来做什么菜
- 砂锅牛腩怎么做好吃又简单 牛腩吃了有什么好处
- 感冒了吃鸡肉有影响吗 感冒了吃什么食物最好
- 青芒果怎么腌制酸甜辣做法 腌芒果吃了有什么好处
- 孙俪邓超离婚了吗两个为什么闹婚变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