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遭宦官追杀跌人生低谷因一卦象直面命途

若要说起宁波历史名人 , 王阳明绝对是标杆级的人物 。这位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儒家四哲的大学者 , 被公认为是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的“真三不朽” , 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 。
6月28日下午 , 在宁波市阅读学会举办的“悦读宁波”讲座上 , 王阳明的故事吸引了满屋子的听众 。原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上海社科院兼职研究员、现任宁波大红鹰学院阳明讲堂主持人的吴廷玉教授 , 与宁波市民分享了这位宁波古代“重量级”乡贤的奇闻轶事 , 尤其是这位旷世大儒与《周易》之间的渊源 。原来 , 《周易》这本堪称“国学巅峰”的奇书 , 竟是王阳明人生拐点的一枚指南针——
相逢
之前
它是传奇 孔子为之倾倒
他是愤青 天赋异禀而平步青云
《周易》是一个传奇 , 王阳明也是一个传奇 。
《周易》给人的印象 , 大概总是奇绝诡异 , 深奥艰涩的 。吴廷玉说 , 关于它的由来 , 有很多传说版本 , 比较主流的说法叫“人更三圣 , 世历三古” 。三圣 , 指伏羲、周文王、孔子;三古 , 是上古、中古、近古 。上古时期的伏羲氏 , 创制了八卦图 , 中古时期的周文王将八卦演为六十四卦 , 并作卦辞和爻辞 , 孔子作传解经 。
重点要说说孔子 。他可能是《周易》最忠实的粉丝了 , 不仅写读书笔记 , 还极力为易经点赞 , 叫“赞易” 。光点赞还不满足 , 孔子还写了十篇读书笔记 , 也可以说是十篇论文 , 这就是流传后世的《易传》 , 也是帮助后世人们理解易经的最好注释 。
孔子对《周易》的痴迷 , 创造出了一个成语典故——韦编三绝 。古时的书是竹简 , 以坚韧的牛皮绳来串联固定 , 孔子痴迷易经 , 走到哪里 , 就把易经带到哪里 , 白天看、晚上看 , 展开、合上 , 展开、合上 , 以至于拴易经的牛皮绳先后断了三次 。后人于是用这个成语比喻读书的勤奋 。在孔子的推崇下 , 易经进入了儒家经典的主流 , 被尊为群经之首 。
生于官宦之家的王阳明 , 年少时是肯定接触过《易经》的 。他是绍兴王羲之的后裔 , 祖父王伦官至翰林院修撰 , 父亲王华中过状元 。王阳明可了不得 , 6岁就能拾金不昧 , 12岁就能说出“做人第一等大事并不是中举登第 , 而是读书学圣贤”这样有眼界的话来 。28岁 , 他进士及第 , 常给皇帝写建议书 , 叫父亲看 , 父亲看了以后给他批了一个字:狂 。34岁 , 他首次在京讲学 。
总体来说 , 王阳明的前半生非常顺遂 , 而且是个标准的愤青 。“人不能太顺 , 愤青也是要倒霉的” , 吴廷玉话锋一转 , 开始讲述这个天才少年 , 如何栽了一个大跟头 , 几乎毁掉自己的人生 。
因缘际会
跌落人生低谷的王阳明
因一个卦象而直面命途
1505年 , 明孝宗去世 , 15岁的太子即位为明武宗 。宦官刘瑾趁机专擅朝政 , 排挤异己 , 许多上书进谏的正直官员或被杀 , 或下狱 。次年 , 王阳明站出来仗义执言 , 为谏官撑腰 , 直接撞在了刘瑾的枪口上 , 被杖四十 , 随后贬到了贵州龙场做驿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