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为什么要建立资政院?它的作用是什么

1900年,清政府原想通过义和团运动来对抗列强,无奈冷兵器和热武器之间的鸿沟是无法跨越的,由此导致了庚子事变的爆发,面对巨额的赔款、主权的破碎、民族的危机,资产阶级革命党开始不断煽动民心,谋划推翻清廷 。内外的危机迫使清廷开始寻求自救,正是在此背景下,预备立宪出现,而资政院则是预备立宪的产物 。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为寻求预备立宪,派出五大臣出对美、英、德、法、日等国进行考察,而在此期间张之洞、袁世凯、孙宝琦则上书提出“变更政体,实行立宪”,五大臣在考察归国后也一致认为只有实行宪政,才能摆脱列强之侵略,民族之落后,清廷随后于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 。若仿照西方之法立宪,则议会必然要设立的,但清廷担心权力被议会架空,随即以“中国上下议院一时未能成立,亟宜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通过先培养议员,再设立议院,1908年,傅伦、孙家鼐会同军机处筹立资政院,经过一年商讨,资政院于1910年正式成立 。
资政院议员分为两种,第一种为钦选,即清政府任命,第二种为民选 。议员人数为两百人,钦选和民选各占50% 。钦选议员主要分为七种类,一为清廷宗室成员、二为清廷各部委衙门官员、三为名儒、四为巨贾富商、五为边疆外藩大员、六为爵位承袭世家、七位满汉高官 。而民选议员则是通过各省谘议局选举诞生 。其中总裁(议长)设两人,由清廷任命,副总裁(副议长)二到四人,依旧由清廷任命 。资政院职权主要为议定国家法规、税法、预算等 。
从表面上看资政院确实有英国议院之风,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民选诞生,但资政院的权力与英国王在法下的议院却存在天壤之别,且其采用一院制 。首先议长和副议长由清廷任命把持,其次资政院所决议之事并不能直接执行,需先交由清帝审批,只有审批通过才能交由各部委执行 。因此资政院名为民之“议院”,实为“军机处” 。
虽为清廷御用机关,但资政院的民选议员和部分钦选议员确实为实现民主氛围进行了努力,如资政院弹劾军机处,在处理长沙抢米风潮事件时,认为军机处藐视议院,随即对其弹劾,此举可以看作是议会民主向专制集权的挑战 。所以资政院的成立,在当时的中国犹如民主之光,是中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斗争下的结果,犹如在死寂的封建湖水中投入一颗民主的石头,民主虽小,但泛起了阵阵“涟漪” 。
【晚清时期为什么要建立资政院?它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