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帝权臣一朝悲喜长剧:清朝历任总督的悲喜人生

在直隶总督署大门两侧,一副黑底金字对联分外引人注目 。上联是: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下联是: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历任直隶总督在总督署留下了很多亲自执笔的对联和匾额,但大门前的这副对联却是今人所作 。上联点明了直隶贯通南北的重要军事地位,它是京都的一个屏障 。下联写的是总督们在国家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正因为直隶在地理上接近京城,所以清代选择的总督多为朝廷信任和倚重的大臣,位列各地总督之首,这使得直隶总督位高权重 。
事实上,清代直隶总督中也出现了许多著名人物,他们在这个职位上,演出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 。清代直隶总督任职比较复杂,有实授、署理而未实授、署理、护理、协办等五种 。总起来说,这五种情况都在直隶总督的统计数目之内 。因此,直隶总督共经历了74人、99任 。从雍正年间总督一职定制到清帝逊位,8位皇帝统治期间,直隶总督存在时间总共只有190多年,就经历了74人,平均两年多就换一个总督,调换不能说不频繁 。如果以实授为例,其中任期在十年以上的只有三人,他们是乾隆年间的方承观、道光至咸丰年间的讷尔经额以及同治至光绪年间的李鸿章 。
李鸿章:任期最长毁誉参半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晚清中国社会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几乎都与他有关 。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也是功过皆存,毁誉参半 。从47岁第一次任直隶总督起,李鸿章先后三次出任这一职务,时间长达近25年,是历任总督中任期最长的一位 。在直隶总督任上,李鸿章经历了人生最风光的时期 。1870年,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这一身份使得他御辱、自强的设想,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李鸿章亲手创建北洋水师、扩建天津机器局制造军事武器;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支持我国自行修筑第一条铁路;重视教育,开办各类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等等 。这些活动,历史上称之为洋务运动,在当时则使得他在国内外的威望日益高涨 。
然而,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惨败、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使李鸿章的声誉一落千丈,而且让他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因为,这两个条约都是他签订的 。签订辛丑条约时,李鸿章已是将近八十高龄,仍以直隶总督、全权大臣的身份与八国联军谈判 。条约签订后,俄国代表还对他痛加斥责 。又气又恨的李鸿章回到住所后大量吐血,不久后去世,当时身边只有极少数的亲人,场景十分凄凉 。李鸿章去世后,清廷给了他十分荣耀的追念,谥号“文忠” 。加上他生前所得的各种荣誉头衔,他个人的头衔至少在二十个以上,称得上是总督中头衔最多的一个 。
曾国藩:右眼失明事必躬亲
曾国藩是晚清另一名臣,他是李鸿章的前任,也被李鸿章视为老师 。李鸿章早年入过曾国藩幕府,深受赏识 。直隶总督署门前对联上写的“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说的就是他们两个前后任总督,以及存在师生之谊的渊源 。相比之下,李鸿章后来在朝中的地位是老师不能及的,但是曾国藩的许多思想和做法,对李鸿章有很大影响 。曾国藩任总督时,直隶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一派破败景象 。曾国藩整顿吏治、清理讼案、赈济灾荒,还治理了永定河,使得直隶一度出现了“百废俱举”的局面 。他在右眼失明的情况下,依然尽心政务,公务大多事必躬亲,深受百姓爱戴 。
袁世凯:乡试落第废除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