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大陆主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鲁、郭、茅、巴、老、曹,包括冰心、丁玲等人,都是重要作家,都有大篇幅的介绍,甚至辟专章论述 。因夏志清的推介,张爱玲、钱钟书等人也逐渐进入文学研究者的视野 。但萧红似乎至今仍没有被列为经典作家,没有被学术界普遍认可 。为何萧红曾经被文学史冷落?如何恰当评价萧红的文学史地位?
林贤治:
鲁迅的批评未必正确
主流文学史把萧红当成抗战作家,《生死场》是其代表作,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萧红对人性的表现,对土地的热爱,这些就全部转移到民族斗争上了,她对人性、人类性的表现深度就消失了 。这是萧红对文学的理解,她提出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这是她的文学观 。
我认为《生死场》其实主要不是写抗日,她还写了那个地方的人,和动物一样生、一样死,有一个原始的、基本的、关于生存境遇和生存权利的问题在那里 。萧红对农村生活的认识,在某一方面有着非常深入、独到的地方 。鲁迅曾经婉转地批评她在人物描写方面较弱,但是,试想,就《生死场》而言,她笔下的人跟动物一样,如果连生存的能力都不具备的时候,跟动物一样,又能有什么个性呢?她写农民跟动物一样,吃喝、劳作、配偶、生殖,“忙着生、忙着死”,这是动物的生活,是完全自然主义的,又谈何人物性格呢?
萧红写出了人类的命运,具体地说是农民的命运,他们连最起码在生存线上的权利都没有,我认为这是她高出一般作家的地方 。跟一般左翼作家不同的是,这里不只是阶级论,还有文化学、人类学的视点 。在《生死场》中,她自顾自地写诗,旁若无人地歌唱,那是哀歌、挽歌,长歌当哭;她并不考虑什么“小说作法” 。要理解萧红的文学价值,首先应该看到,她是怎么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的 。
章海宁:
曾经被夏志清忽略
从某种角度来说,萧红的情况跟张爱玲差不多,都是出口转内销的 。张爱玲的文字是因为夏志清的研究和大力推荐,我们才得以认识其价值;萧红则是葛浩文写了关于她的博士论文,在香港出版了萧红的传记,大陆才开始研究萧红 。1980年代,尽管在主流媒体上萧红很热闹,但很少人认同葛浩文对萧红文学价值的判断 。之所以张爱玲的成就比萧红高,是因为夏志清在世界汉学史上有着重要位置,葛浩文后来更多转做翻译,没有更多地从事文学批评 。夏志清在台湾和香港的影响非常大,导致张爱玲在台湾与香港的影响也非常大 。而萧红在夏志清的文学史叙述中是被忽略的,他后来多次表示喜欢萧红的文字,说萧红的文字一点也不比张爱玲的差,也说《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文学最优秀的小说等 。
一部分批评者认为,萧红是非常优秀的经典作家,但在另一部分文学史叙述中,萧红又被边缘化,她经常被放到东北作家群当中,面目是模糊的 。另外,我们又经常把萧红放到一群女性作家中,比如民国四大才女,这也使得萧红没有自己的面目,她被抽象成一个概念化的女作家,而不是一个个性化的作家 。
过去我们提萧红,是因为研究鲁迅时发现他和萧红有割裂不开的联系,或者是我们读到萧军写的某本书,萧红在他的叙述中被提到,我们才对她感兴趣 。萧红就经常这样被置换着出现在不同的话语背景下,她作为一名独立的、个性化的作家,缺少独立的话语背景,在我们主流的批评话语中出现得比较少,甚至不尽如人意 。
章海宁:
是更接近文学本质的作家
五四时期萧红显然受到了左翼作家影响,但她并没有加入“左联”的组织,在政治倾向上,较少受到“左联”的影响 。到了后期,她的左翼创作倾向有了变化,不仅关注弱势群体,还关注整个人类,她并没有把写作对象局限在弱势群体上 。她的作品更关注人的复杂的情感和精神生活 。
- 揭秘真实的萧红:萧红与骆宾基并没有姐弟恋
- 汉成帝为了哄这个女人竟亲手掐死了自己的骨肉
- 揭秘:李祖娥为何要掐死和叔叔高湛生的女儿?
- 鲁迅暗恋萧红之说:鲁迅跨越师生之情爱过萧红?
- 鲍鱼裙边要扔掉吗 吃鲍鱼裙边要注意什么
- 过期茶叶能不能扔掉 过期茶叶能扔掉吗
- 萧红萧军分手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说他们并不般配
- 妙用有很多 过期的牛奶有什么用?过期牛奶千万不要扔掉
- 发青发绿更要直接扔掉 土豆发芽了还能吃吗?不能吃
- 萧红和鲁迅什么关系?萧红与鲁迅间有何绯闻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