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阵是在什么样历史上的创建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

明代军事将领戚继光,根据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和倭寇作战特点等情况,首次应用了此阵 。
创建历史
在戚继光以前,在军队中受到重视的是个人的武艺,能把武器挥舞如飞的士兵是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好汉 。各地的拳师、打手、盐枭以至和尚和苗人都被招聘入伍 。等到他们被有组织的倭寇屡屡击溃以后,当局者才觉悟到一次战斗的成败并非完全决定于个人武艺 。戚继光在训练这支新军的时候,除了要求士兵娴熟技术以外,就充分注意到了小部队中各种武器的协同配合,每一个步兵班同时配置长兵器和短兵器 。在接战的时候,全长12尺有余的长枪是有效的攻击武器,它的局限性则是必须和敌人保持相当的距离 。如果不能刺中敌人而让他进入枪杆的距离之内,则这一武器立即等于废物 。所以,戚继光对一个步兵班作了如下的配置:队长1 名、伙夫1名,战士10名 。这10名战士有4名手操长枪作为攻击的主力 。其前面又有4名士兵:右方的士兵持大型的长方五角形藤牌,左方的士兵持小型的圆形藤牌,都以藤条制成 。之后则有两名士兵手执“狼筅”,即连枝带叶的大毛竹,长一文三尺左右 。长枪手之后,则有两名士兵携带“镋钯” 。“镋钯”为山字形,铁制,长七八尺,顶端的凹下处放置火箭,即系有爆仗的箭,点燃后可以直冲敌阵 。
这种的配置由于左右对称而名为“鸳鸯阵” 。右边持方形藤牌的士兵,其主要的任务在于保持既得的位置,稳定本队的阵脚 。左边持圆形藤牌的士兵,则要匍匐前进,并在牌后掷出标枪,引诱敌兵离开有利的防御的位置 。引诱如果成功,后面的两个士兵则以狼筅把敌人扫倒于地,然后让手持长枪的伙伴一跃而上把敌人刺死戳伤 。最后两个手持锐把的士兵则负责保护本队的后方,警戒侧翼,必要时还可以支援前面的伙伴,构成第二线的攻击力量 。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个12人的步兵班乃是一个有机的集体,预定的战术取得成功,全靠各个士兵分工合作,很少有个人突出的机会 。正由于如此,主将戚继光才不惮其烦地再三申明全队人员密切配合的重要性,并以一体赏罚来作纪律上的保证 。这种战术规定当然也并非一成不变,在敌情和地形许可的时候,全队可以一分为二,成为两个横队和敌人拼杀;也可以把两个镋钯手照旧配置在后面,前面8个土兵排成横列,长枪手则分列于藤牌手与狼筅手之间 。,戚继光所拟订的战术仅仅把火器的应用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 。他说:“火器为接敌之前用,不能倚为主要战具 。”在练兵的后期,他规定12个人的步兵队配备鸟铳2枝,一局(相当于一连)的鸟铳手,必定要有一局的步兵“杀手”协同作战 。
戚继光招收来的兵员,都属于淳朴可靠的青年农民,而“鸳鸯阵”的战术,也是针对这些士兵的特点而设计的 。他曾明确地指出,两个手持狼筅的士兵不需要特别的技术,膂力过人就足以胜任 。而这种狼筅除了扫倒敌人以外,还有隐蔽的作用而可以使士兵壮胆 。抗倭战争中使用的“鸳鸯阵”,是一种以小股步兵为主的战术,目的在于对付海寇并适应南方的地形特点 。而蓟州军镇的任务是防御蒙古的大部队骑兵,因而这种在“鸳鸯阵”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技术也就初具了各兵种协同作战的规模 。
战车的使用成为这种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战车的性能以防御为主 。形状和民间的大车相似 。所不同之处,在于民间的大车的车箱两侧各有箱板,而这种战车只有8片可以折叠的屏风,共长15尺,平时平放在车辕上,作战时打开树立在一边车轮之后以代车箱,所以又称“偏箱车” 。几十辆战车可以并肩衔接,摆成圆形或方形的防御据点 。屏风最靠边的两扇可以前后摇摆,有如门叶,以供步兵出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