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将张浚忠奸之论:到底他是否是个称职将军

张浚是南宋初年一位主战派大臣,几度执政,几次率大军与金决战,兼为将相,权倾一时,颇为显赫 。然而八百多年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褒之者誉之为抗战派英雄;贬之者斥之为害国之狗熊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张浚(1097一1164)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出生于一个世代仕宦之家,政和八年(1118),二十二岁时进士及第,历褒城令、太常寺主簿诸职.建炎元年(1127),赴行在南京,除枢密院编修官,擢殿中侍御史 。建炎三年(1129),杭州发生苗刘之变,张浚以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同节制诸路军马驻守平江,遂朕络吕颐浩、韩世忠诸路军马起兵勤王,一月后平叛,高宗复辟,有功而除知枢密院事,成为执政大臣 。
张浚力主抗金,建议经营川陕,以保东南,遂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 。建炎四年九月,合陕西五路兵马四十万人,与金兵会战于富平,诸路兵皆失利,关陕失陷 。此后三年,退守四川,擢吴玠为大将,每战辄胜,赵开为转运使,善于理财,刘子羽为上宾,颇有才略 。人谓张浚知人善任,得保全蜀 。绍兴四年(1134),遭御史弹劾而罢职奉祠 。九月,伪齐入寇,十一月,复除知枢密院事 。绍兴五年,除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 。命岳飞进讨洞庭杨幺义军 。绍兴六年,伪齐入寇,张浚督张俊、刘光世、杨沂中诸将击退之 。绍兴七年,张浚“总中外之政”,部署淮西军不当,大将郦琼率四万人马叛降伪齐,张引咎辞职 。
此后,秦桧执政,被排斥在外二十五年,或知州郡,或为贬黜.因坚持抗金立场,不附和议其名愈高,“四方之士,莫不倾心,健将悍卒见之者必咨嗟太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 。
绍兴三十一年(ll6l),金兵大举南侵,朝廷复召张浚,及浚至而敌兵已破 。官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老当益壮 。孝宗即位,有恢复志,除浚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封魏国公 。隆兴元年(1163)擢张浚为枢密使,督师八万北伐 。终因将领不和,符离之战失利 。次年四月,张浚由是解职,朝廷遂作求和之议 。八月,去世 。
肯定褒扬者,如宋高宗曾将张浚誉之为东晋之王导,多次谈到“张浚爱君爱国,出于诚心” 。宋孝宗对张浚也“倚之如长城”,曾说:“今朝廷所恃惟公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朱熹评论张浚在平定苗、刘之乱诸事件中的表现时赞赏道:“自靖康后,纪纲不振,王室陵夷 。公首倡大义,率诸将诛傅、正彦,乘舆返正,复论琼罪,而后国法立,人心服 。自武夫悍卒,小儿灶妇,深山穷谷,裔夷绝域,皆闻公名,盎然归仰,忠义之感,实自此也 。”(《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五上)杨万里《诚斋文集》更是对张浚赞不绝口:“身兼文武全才,心传圣贤之绝学”,“出将入相,捐躯许国”,“忠义勋名,中兴第一” 。
《宋史·张浚传》同样赞不绝口,认为富平之战虽败,但张浚知人善任,得保全蜀,以形势牵制东南,大大减轻了东线金军对南宋朝廷的压力,江淮得以平安 。并载金将粘罕临终时话:“自吾入中国,未尝有敢撄吾锋者,独张枢密与我抗 。我在,犹不能取蜀;我死,尔曹宜绝意,但务自保而已 。”后“浚去国几二十载,天下士无贤不肖,莫不倾心慕之……金人惮浚,每使至,必问浚安在,惟恐其复用” 。绍兴末,“时浚起废复用,风采隐然,军民皆倚以为重” 。把张浚描绘为一个深得人望也颇有功绩的抗战派大臣 。
现代一些学者的论著中,也时把张浚与岳飞并称为“抗金英雄”,或称为当时“朝野上下热烈拥护”的“抗战派的代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