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将张浚忠奸之论:到底他是否是个称职将军( 四 )


南宋之不振,高宗秦桧一味屈膝投降,自然是罪魁祸首 。但张浚三战三败,实从另一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明朝人马贯说:“宋高宗之不能中兴者,岂特坏于秦桧之主和,张浚之为将,有累中兴者多矣!”(《野获编补遗》卷二)由此亦可推论,张浚一生倡言恢复,坚持抗战,实际无此能力,往往空言误国 。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谓,张浚“平居好大言,以忠义自许,轻用大众,为侥幸之举,故苏云卿料其无成” 。
所以一些持基本肯定论者,就常以张浚“才智不足”、“志广才疏”为辞,替张浚开脱 。如朱熹说:“张魏公材力虽不逮,而忠义之心,虽妇人孺子亦皆知之 。”后高宗问张浚:秦桧可否继任相位?他答;“今与共事,始知其暗 。”应该说对秦桧的本质似有所认识 。现代学者虞云国的《细说宋朝》作如此评价:“张浚是南宋前期主战派重要代表,但从富平之战与隆兴北伐看来,他在军事上的全局决策是并不成功的,其中固然有当时当地宋军素质与双方力量对比等客观原因,但其志大才疏而急于求成的个人因素也是无可讳言的 。王夫之批评他‘志大而量不弘,气胜而用不密’,可谓知人之论……总之,他一生坚持抗金,虽受秦桧迫害而不改初衷,终究是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
但持基本否定论者,却以为张浚的根本问题并非才智的长短,而是“心术”不正 。即愚蠢固执而不纳善言,心胸狭窄而又刚愎自用 。如确“有中兴之心”而“无中兴之才”,那也可大量荐用一些忠义才能之士,但张浚却是一个专权自恣、以高明自许,不仅不用人才,反而疑忌和扼杀人才的人 。如“富平之役,李纲尚在,浚忌之而不能用;淮西之举,岳飞在营,浚恶之听其归而不能留;符离之战,虞允文远在川陕,浚虽闻其贤而不能举以自副 。”(《野获编补遗》卷二)这一点,连为张浚作《行状》的朱熹也不否认:“张魏公不与人共事,有自为之意 。”自己没有才能,又不能用人,那其所谓抗战,无非“欺世盗名”而已 。从上述分析来看,张浚一生似乎过失累累,劣迹斑斑,恶果昭昭,在抗金斗争中实无功勋而为害甚大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他赞赏肯定呢?
【南宋大将张浚忠奸之论:到底他是否是个称职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