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是多伟大的壮举?

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历时几十年,使明朝的威名远播海外,此举可谓前无古人 。那么,人口数量如此庞大的船队,在出行时期是如何解决饮食、医疗等难题的呢?
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郑和本人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适合于担任下西洋总兵正使一职,率领船队下西洋 。
史籍记载,在郑和船队结束远航的几十年后,曾有朝中大臣评价此事:郑和船队在航行过程中,耗费银两几十万,船队人员损伤上万,纵然得到奇珍异宝,对国家来说并没有实际收益 。由此可见,当初在船队上的减员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大多数都是战斗减员或船难减员,船员死于疾病的记录寥寥无几 。
曾经有名船上的士兵患了疟疾,由于这种疾病有一定的传染性,所有,其余船员提议将其扔进大海任其自生自灭 。船队官员不忍,于是,给这名士兵一些生活备品,把他留在岛上生活 。后来,在其痊愈后船队再次远洋之后回归中国顺路把他带了回来,这就是关于船员患疟疾的一例记载 。
实际上,在郑和船队中配备了医生百余名,相当于每十个海员中就有一名医生,这个医疗配置可谓史无前例 。要知道在明朝的部队中,十万人才有四名军医 。整个舰队中不仅医生数量多,行医水平也是极高的,船上医生大多选自太医院,还有一部分是从民间医术优秀的医生中征召 。
这种官方与民间相结合的医疗团队,足以应付船员们的大病小伤,甚至,还有余力去医治航线上其他国家的民众 。
【郑和下西洋是多伟大的壮举?】讲罢医疗,郑和船队的卫生条件也是极高的,每艘船的空间安排合理,例如:将马厩设立在底层船舱,上层船舱用做会客等 。这样的规划使得人员日常生活井井有条,大大降低了流行病的发生 。优秀的卫生与医疗条件双管齐下,这也是西洋之行中鲜有大规模传染疾病的原因 。
我们知道,船队远行正处于明朝鼎盛时期,在人员和物资方面都“精益求精” 。拿船队配给的必需品来说,当时的油盐酱茶蜡烛等都是按人头下发,十分充足 。
除此之外,历史资料中有记载,郑和的船队有专门的储水设施,可供一众人员日常使用,在平时经过大河小溪等地形还可以得到充分的补给 。众所周知,饮食是航行中的重中之重,船里的食品仓库和厨房一应俱全,最终,食物水源得到了周全的保障,解决了船队出行的最大难题 。
并且,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 。郑和少年时就在明军中服役,在明军中长大,后转入燕王府侍候朱棣 。郑和成年后,经受了战火考验,跟着朱棣参加“靖难之役”,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经历数次重大战役,具有实战经验 。这样一来,不光后勤,甚至连遇到危机之时前线作战的将领问题都解决了 。
郑和船队的伙食究竟有多棒?这里我们就来详细聊聊 。
舰队一路南下,所过城市均处于热带地区,温度普遍偏高,所以,除了经过城市补给的一些新鲜食材外,船上储备的大部分食物都是可以长久保存的 。
那时的明朝已经有了适合储存食物的加工技术,船上储备的食物大多是一些熏鱼腊肉、干蔬菜、油盐酱醋和果脯蜜饯,还有储存期较长的谷物豆子 。当然,长期吃这些食品难免会缺乏营养,于是,郑和船队还有养鱼和家禽的船舱,甚至,蔬菜在船上都能用木盒种植,这也大大丰富了食物的多样性 。
航行过程中,会经过许多国家,所以,那些异域美食给船员们带来了口福 。因为,航线覆盖面积广阔,所经的国家文化、地理、习俗等各有不同,所以,郑和船队可以在航行中品尝到多种多样的美味 。例如:在一些伊斯兰信仰的国家,就能吃到不同做法的鸡肉羊肉,在一些特色国家如古里,船员还能吃到兔肉鹿肉,可以说,这许多美食当时在大明朝可是吃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