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师爷左宗棠为何自比诸葛亮:后人多为名医

导读:这两副对联表明,虽然他隐居此间,但其志并未稍减,和当年诸葛孔明一样,一直在盼望着干一番大事业,无奈时运不济,只有长叹 。左宗棠在给人的书信的落款处也常常自署"今亮" 。
很多人由他而起,出自他的门下,从此飞黄腾达,扬名古今;很多人一生忠诚地伴其左右,为了他和他们的事业出谋划策,鼎力相助,死而后已;也有人曾经是他的朋友,是他的学生,最后却弃他而去,甚至与他作对 。这些人与曾国藩命运交织,既是他生命中的过客,又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
巡抚张亮基爱才、为人坦诚,又极为清廉,故当时深受林则徐的喜爱 。在林则徐的极力推荐下,张亮基不几年就位居巡抚 。但他是个文官,不会带兵打仗,而且当时的绿营兵既没有打仗的能力,又爱搅事生非,靠不住 。湖南和其他各省一样,虽然吏治腐败,但毕竟有这么一个清官在支撑台面 。但不久,张亮基官位升了,到武昌代理湖广总督去了,好在他在长沙时做了一件大事,用计赚来了一位鼎鼎有名的"师爷"左宗棠,此后曾国藩率湘军出省作战,这位"师爷"在湖南多为他募集军饷,或为他招兵,支持颇大 。
在曾国藩尚在湘乡时,太平军压逼长沙,张亮基想到了一个人,此人便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湖南人左宗棠 。我们便先来说说这个人 。
如果说刘蓉把曾国藩比做一只凤凰,那么左宗棠则确实是一条卧龙 。在湖南士人间也流传着"三亮"之说 。老亮罗泽南,小亮刘蓉,今亮便是左宗棠 。"亮"就是指诸葛亮 。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生于1812年,比曾国藩小一岁 。21岁中举人,一生所学皆经世致用之学,然而此人却一直未能再登科第 。第一次会试不中,第二次本来已被录取为第15名,但因为湖南名额太多,故一刷就把他给刷了下来,取为誉录,就是抄写员 。左宗棠不屑,拂袖而归,到醴陵渌江书院讲学 。道光十七年,当时的两江总督陶澍也是湖南人,他借江西阅兵之际回湖南省墓 。此人是有清一代有名望的重臣,也是湖南士人仰慕的榜样 。经过醴陵时,县令请左宗棠为陶澍下榻之地写一副对联 。左宗棠是作联高手,一挥而就: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
这副对联是有典故的 。"春殿语从容",是指道光十五年十一月,道光皇帝在乾清宫连续14次召见陶澍,并亲自为他少年读书的地方题匾"印心石屋",此乃旷代殊荣,陶澍一直引以为豪 。下联则表达了家乡士人对陶的景仰与期盼 。因而,陶澍一见此联,赞叹不已,立即要见写对联之人 。左宗棠本是一奇才,对这位家乡前辈也是仰慕已久,于是倾心请教,与陶澍畅谈一宵 。陶自然对这位年仅26岁的家乡奇才另眼相看,同时预料他30年后一定会超过自己,遂定忘年之交 。
左宗棠第三次会试依然落魄而归 。在回家途中接到陶澍的信,要他前往南京,相托后事 。原来此时的陶澍重病在身,想把自己的独子陶桄托孤于左,并要与左联姻 。左感其知遇之恩,表示从此以后,再不参加考试,躬耕柳庄,以湘上农人终世 。
未几陶澍谢世,左把他的独子接到安化老家隐居起来,并悉心教导 。太平军进攻长沙之时,左宗棠和许多人一样为避兵灾,迁到湘阴城东一带的东山白水洞隐居 。
这个时候的左宗棠全然以诸葛亮自比 。他有两副对联,其一曰:
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
另一曰: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
这两副对联表明,虽然他隐居此间,但其志并未稍减,和当年诸葛孔明一样,一直在盼望着干一番大事业,无奈时运不济,只有长叹 。他在给人的书信的落款处也常常自署"今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