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左友情的破裂,我始终认为,左宗棠应负更大的责任 。本来做为曾国藩的部属,自树一帜的做法就有失人情;后来曾国荃打下南京,走脱了幼天王,被左宗棠得知,他不告诉曾国藩,竟然直接给皇帝上奏折,把此事捅了出去,这一做法就更不厚道 。本来功高震主,更兼曾国藩己有奏折说幼天王已死,倘若皇帝怪罪下来,此事非同小可,难怪曾国藩从此不与他来往 。为了消灾,曾国藩把左宗棠在打下杭州,让十万太平军从城中逃出之事也写在奏折里,不想,又遭到左宗棠的强烈反弹,两人交恶公开化 。可见左宗棠在做人方面确实有些任性而为 。
同治四年,太平军的残部退到广东,此时郭嵩焘担任广东巡抚,左宗棠奉命南下节制福建、江西和广东三省军务 。而广东兵力不足,无法独立防堵太平军入粤,加之,左宗棠所部在福建一带连挫太平军残部,迫使他们逃往广东 。郭嵩焘见广东形势紧急,立即向左宗棠求援 。而左宗棠竟然上奏要北上剿捻,不久其部果不入广东而折回上海 。福建之贼虽平,而广东形势甚迫,看到左宗棠的这一做法,郭嵩焘不禁感叹:"季高此举,使人郁闷 。"结果,进入广东的太平军连占了广东几个城市 。见此形势,郭嵩焘只好上折请辞 。然而,朝廷不仅不批准,反而罕见地指责他"负气" 。与此同时左宗棠又雪上加霜,上疏说广东剿匪不力,要求朝廷严办广东督抚 。朝廷看到广东形势不妙,命左宗棠驰援广东,不想左宗棠竟然要以撤换广东督抚为条件 。郭嵩焘等被撤之后,左宗棠仍不入粤,继续上疏说广东如何贻误军情,最后使得郭嵩焘又受到严厉责备 。面对这样一个不讲私情,甚至一点不顾及当年托请潘祖荫上折力保的面子,一而再再而三地为难自己,不仅在公文中四次指名参劾,而且在私函中极力诋毁自己的左宗棠,郭嵩焘也毫不隐瞒自己的不满,在给友人的信中予以痛斥 。
左宗棠于得胜之际盛气凌人的做法,更让人不可理喻 。本来让左宗棠节制三省就是郭嵩焘的奏疏,郭嵩焘得知皇帝批准,兴高采烈写信祝贺,不料,左宗棠竟然回信讥讽,并以教训的口气说郭嵩焘无能,"贻误各节,则昭明较著,无待察访也" 。在另一封信中,又骂郭嵩焘"近于迂琐" 。后来,左宗棠入广东,不仅当面斥责,而且屡次在信函中诮责于郭,郭嵩焘自言:"左帅一信五咨,嘻笑怒骂,无所不备,乃使我等诸君同受此辱,可慨也!"自此终生不肯原谅左宗棠 。
美籍学者汪荣祖在《走向世界的挫折》一书中认为,左对郭这种以怨报德的做法,是把郭嵩焘当做曾国藩的同志来发泄的 。殊不知,左宗棠与郭嵩焘还是亲家 。左宗棠死后,郭虽然前去吊唁,但心里仍然没有原谅他 。"文襄不察事理,不究情势,用其铺张诡变之情,使朝廷耳目全蔽,以枉鄙人之志事,其言诬,其心亦太酷矣!"
从左对郭的态度来看,亦可见当年曾国藩的思虑与识人之远见 。有记载说,左宗棠出身举人,所以后来做了闽浙总督和两江总督,接见属下时,总是先看其履历,先接见举人出身的,然后才接见进士出身者 。他的理论便是举人优于进士论 。从这里也可看出左宗棠的心理亦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阴暗面,或许正是这一阴暗面,导致了他先后与曾、郭交恶 。
摘自:刘绪义著《历史给谁来酿酒:刘绪义品读曾国藩》
- 郑成功:竟然是清朝反清复明天地会的祖师爷?
- 曾国藩的窘迫时刻:曾因天赋不高被小偷鄙视
- 为什么称曾国藩是半个圣人?当初为什么不称帝反清?
- 揭秘:令曾国藩父子低头一拜的人物是谁?
- 曾国藩是如何收礼送礼的?揭秘清代官场潜规则
- 清朝师爷邬思道简介邬思道与雍正的关系
- 武英殿大学士是个什么官主要职责是干什么的?曾国藩福康安都曾当职过
- 揭秘左宗棠为什么瞧不起曾国藩?左宗棠与曾国藩
- 曾国藩家书背后的委屈:因何为何被咸丰骂虚伪?
- 该如何评价左宗棠左宗棠真的搞过屠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