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将郭子仪:功高盖世却不遭人嫉的大唐名将( 二 )


然而,几乎就在此时,李光弼部却惨败于邙山,鱼朝恩督帅之军被叛军击溃于陕州,本已大好的形势顿时逆转 。凶信接踵而来,河中军哗变,变兵杀死主帅李国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原军亦闹饷哗变,乱军杀死太原节度使后溃散逃亡,一部分亡命据险自守,以抗官军 。肃宗很担心哗变军队与安史叛军合流,后果不堪设想,派谁去安抚弹压呢?一般的将领没有威望,不能服众,只有老将郭子仪深孚众望,深得军心,是“ 招降纳叛” 的不二人选 。是年三月,郭子仪来到绛州任所,他以雷霆之势果断地擒拿杀害河中军主帅李国贞的主谋王元振等十几人,一边宣布只杀兵变主脑,与其他人无涉,一边迅疾将王元振等人当众正法,以示惩戒 。太原主将章云京闻讯,亦效法郭子仪诛杀叛兵魁首,余人不问,迅速稳定军中秩序 。从此以后,诸镇官兵令行禁止、军纪肃然,兵威复振 。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尝尽颠沛流离苦楚、饱经忧患的唐肃宗死于中风之疾,代宗即位 。宦官程元振拥立有功,备受代宗宠信,他把持朝政,猜忌排斥元老重臣,对立有大功的老将郭子仪尤其防范,奏请代宗削夺郭令公兵权,召回长安,命他专管肃宗陵寝事务 。那掌有兵权的郭子仪倒是不恼不怒,闻诏即回,将管理陵墓的事务被他处理的井井有条 。得便时,他又将肃宗写给他的20卷密诏呈给代宗,使其洞察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和耿介无私之意,代宗阅后大感羞愧 。他对郭子仪说:“朕不德不明,使大臣产生犹疑之虑,深以为愧,望勿以为怀 。”彼时安禄山已被其子庆绪杀死,不久安庆绪又为史思明所杀 。后史思明之子史朝义杀父篡位,盘踞洛阳,苟延残喘 。朝廷派雍王李适为帅前往征讨,代宗准备重新启用郭子仪,拟以作战经验丰富的郭子仪为副帅辅佐李适 。此时宦官鱼朝恩、程元振权势熏天,扰乱朝政,故意阻挠,此事被搁置起来,没了下文 。宝应二年,朝廷借回纥兵平叛,史朝义兵败自缢身亡,历时七年零二个月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 。
“ 安史之乱”虽然平息,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然形成,为大唐日后的长治久安埋下尾大不掉的隐患 。
安生日子没过几天,忽闻吐蕃军犯境,贼兵一路势如破竹,攻陷泾州后,居然深入京畿重地,一直打到乾州、武功一带,长安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吐蕃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刚经受“安史之乱”尚未来得及恢复的关中大地再起兵戈,京师震动,人民惊惶不安 。代宗彷徨无计,只好厚着脸皮重新启用宿将郭令公 。上次罢职,朔方军得力部将早已星散凋零,只找到20多个旧属,没有战马,只好借用农夫耕田犁地所用的牲畜代替 。郭子仪并无一句怨言,他克服一切困难,率属下昼夜兼程、不眠不休赶赴咸阳指挥御敌 。吐蕃军已强渡渭水,占据长安,可叹大唐国都两次沦陷,堂堂十三朝古都又变作一片瓦砾场,国势凋敝,令人无语 。代宗率众臣避难于河南陕县,再次演绎皇帝“临幸”重头戏。见唐军大兵压境,吐蕃军统帅扶持宗室李承宏为傀儡皇帝,一时间,天下有两帝并立分治之势,之后吐蕃军搜刮抢掠一番自行撤退 。
吐蕃军撤离后,满朝文武都责怪太监程元振欺君误事,程元振惶恐不敢返京,遂挟持代宗迁都洛阳 。郭子仪上表恳请代宗还都长安,以安天下 。宝应二年十一月代宗还京,特赐郭子仪丹书铁券记功,图画仪形悬挂凌烟阁上以表彰其忠义护国的壮举 。
吐蕃之难平息不久,公元764年叛将仆固怀恩又勾引吐蕃、回纥、党项、契丹、羌、浑联军数十万南下进犯,大唐再次告急,势如危卵 。郭子仪义不容辞率军出征,他真乃天生将才,临敌而勇,调度有方,号令严明,纹丝不乱 。各族来犯联军见对面唐军早有防备,且军容严整,甲胄鲜明,士气如虹,又获知统兵之将乃大名鼎鼎的令公郭子仪,知不可图,遂不战而退 。之后,敌酋又数次率军来犯,都被郭子仪以少胜多击败,贼军给挡了回去,郭令公之威名,连敌军都服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