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光武帝刘秀:亲自参战次数最多的封建君主( 二 )


公元22年 , 一场大灾荒向南阳郡袭来 , 饿殍满目 , 哀鸿遍野 , 老百姓再也生存不下去了 , 许多人去投奔义军 。28岁的刘秀和刘演一起 , 借机利用宗族势力起兵 , 并与进入南阳的绿林军联合起来 。
刘秀起初在起义军中并不显眼 , 他的脱颖而出是在著名的昆阳大战中 。公元23年 , 绿林军已发展至十万人 , 拥立汉室后裔刘玄为帝 , 年号更始 。义军派主力围攻宛城 , 同时派王凤、王常、刘秀等率军两万人北上 , 连克昆阳(今叶县)、定陵(今郾城西)、郾县(今郾城南) , 缴获大量物资 , 供应围宛大军 。王莽的都城长安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
惊惧不已的王莽急派王邑、王寻调集各州郡精兵42万人 , 号称百万 , 直扑昆阳 , 守城绿林军仅八九千人 , 看着王莽的军队铺天盖地而来 , 多数将领主张撤离 。但此时避开敌人 , 正在攻打宛城的主力部队就暴露在敌人面前 。
沧海横流 , 方显英雄本色 。在改写历史的关键时刻 , 刘秀以冷静的分析和远见卓识 , 说服众将坚守待援 , 自率13骑趁夜出城 , 前往郾县、定陵调集援兵 。王邑、王寻依仗人多势众 , 不听撤围攻宛和网开一面、让守军逃离的建议 , 扬言:“百万之师 , 所过当灭 , 今屠此城 , 喋血而进 , 前歌后舞 , 岂不快耶!”他们发动强攻 , 以冲车撞城 , 挖地道攻城 , 架云梯爬城 , 但昆阳城小而坚固 , 何况困兽犹斗 , 守城的被逼上绝路 , 死命抵抗 , 王邑、王寻干着急没办法 。
六月初一 , 刘秀率领近万人救援昆阳 , 先头部队一千多人距王莽军四五里列阵 。王寻派兵数千人迎战 。刘秀亲自挥刀杀向敌阵 , 属下人人奋力拼杀 , 歼敌千余 , 击退王莽军 。
这时 , 足智多谋的刘秀又假传宛城已克战报 , 射入城中及王莽军营 , 一面鼓舞城内部队坚守 , 一面动摇王莽军心 。接着 , 刘秀率3000人的敢死队秘渡昆水(今叶县辉河) , 迂回至王莽军侧后 , 冲击王寻、王邑大营 。王邑、王寻认为义军不堪一击 , 下令各营不得擅自行动 , 自率万人迎战 。两军激战 , 刘秀率精兵勇猛冲杀 , 王邑、王寻军阵势大乱 。各州郡兵却又因王邑有令在先 , 谁也未敢去救援 , 致使王邑军溃败 , 王寻也做了刀下之鬼 。昆阳守军乘势杀出 , 内外夹击 , 王莽军纷纷夺路逃命 。这时 , 忽然下起暴雨 , 河水猛涨 , 王莽军涉水溺死者上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往洛阳 。如此这般 , 创造了2万打败42万的奇迹 。
昆阳之战 , 逆转了形势 , 聚歼了王莽赖以维持统治的军队主力 。大学者王夫之后来曾这样评价之:“一战而宗庙得全  , 未几光复天下 , (光武)诚不世出之也 。”毛泽东在1936年《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及1938年《论持久战》也两次提到发生在南阳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新汉昆阳之战 , 对之评价很高 。
然而 , 昆阳之战最大的功臣刘秀非但没有得到升迁 , 反而陷入极大的危险中 。原来 , 他那威望日增的哥哥刘演受到了猜忌和排斥 , 被更始帝刘玄杀害 。正领兵在外的刘秀自知势孤 , 强忍悲痛 , 主动回到宛城谢罪 , 忍辱负重 , 不为哥哥举办葬礼 , 反而与相恋多年的阴丽华热热闹闹地举行了婚礼 , “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梦想总算是实现了(《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光武适新野 , 闻后美 , 心悦之 。后至长安 , 见执金吾车骑甚盛 , 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 , 娶妻当得阴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