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曾有23个国家承认了日本人建立的伪满洲国( 二 )


对当时的日本和伪满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自然备加奉承,连萨尔瓦多运来出售的咖啡,都由伪满外交部的官员亲自包装和推销 。伪满外交官宋淇涵回忆,“大家笑着说:各国都像这样来承认,外交部员变为洋商店员了” 。溥仪也因此对萨尔瓦多产生了特别的好感 。相传,1941年10月,他曾经试图联系萨尔瓦多使团,随其逃离东北,摆脱日本人的控制 。事实真伪姑且不论,这也确实是溥仪最后的机会——两个月之后,萨尔瓦多就宣布加入同盟国,再也不向伪满派遣使节了 。
德国直到中日开战才承认伪满
20世纪30年代,日本、德国、意大利的关系日益亲密,日本一直希望德国和意大利能够承认伪满政权,但进展却非常迟缓,德国对此的态度尤其令日本不满 。
其实,从第一次大战爆发前的1913年起,德国对中国的贸易总额就已经超过日本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1931年,德国对华贸易总额为3.57亿马克,是对日贸易总额1.74亿马克的两倍 。同时,相比大力发展本国工业的日本,中国更是德国工业产品的主要市场 。而且,自国民政府宣布统一中国大陆之后,其军队建设采取“以德为师”的策略,不仅聘请德国军官作为军事顾问协助训练部队,还购买了大批德式武器装备 。对此,当时的德国银行总裁施佩尔总结为“德国的失业问题,可以通过对华贸易出口获得解决” 。
随着纳粹党政权的上台,德国的远东政策在两个集团间形成了角力 。纳粹党,特别是其对外政策部主张进一步与日本发展关系,承认伪满政权以获得日本许诺的特殊经济地位并获取回报 。德国外交部长牛赖特、驻华大使陶德曼等政府方面的官员则主张对华贸易更为重要,陶德曼还向外交部报告了“九一八”事变后,德国企业在中国东北遭到日本排挤的情况,更加深了外交界这一看法的认同 。
此外,部分德国外交官员还认为,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夺取了德国在青岛的殖民地,战后又占领了德国在南太平洋上的多个小岛,这时不妨将“承认伪满”作为价码,向日本讨还一些利益 。
这种局面下,德国对伪满态度游移甚至摇摆便不足为奇 。1934年2月,德国商人海耶以德国政府特派员的身份,带着纳粹党副领袖赫斯的亲笔信来到中国东北,与日本及伪满方面商谈经济协定 。同月,德国外交部却再度重申无意立即承认“满洲国”,导致海耶的谈判以失败告终 。
此后的几年间,德国与日本越走越近,德国驻日本大使狄克逊也认为伪满是“德国可以用来从日本那里获取政治或经济利益的唯一王牌”,一些纳粹党政客还声称,德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是大豆,原产地正是中国东北,承认伪满对此不会产生影响 。但对正在积极扩充军备的德国来说,占进口总量50%以上的中国钨矿资源却无可替代,不能轻易放弃 。因此在承认伪满一事上,一直没有任何进展 。
直到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德国仍然没有承认伪满的意思,甚至曾拒绝日方提出的从中国军队中撤出军事顾问的要求,驻华大使陶德曼还出马担任了两国谋求停战的中间人 。但随着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失败,以及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德国最终选择了倒向日本 。1937年11月,德国的盟国意大利在加入日、德签署的《反共产国际协定》后率先正式承认伪满 。次年2月,希特勒在国会演讲中宣布承认伪满 。5月12日,德国与伪满在柏林签订修好条约 。中国政府虽然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最终无济于事 。
伪满与苏联关系从来不错
同样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伪满问题上要比德国“明快”得多 。在“九一八”事变后一个月,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就向日本驻苏联大使广田弘毅声明对中日冲突采取不干涉主义 。1931年12月,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特诺夫还向日本提出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 。几年前,苏联还曾为了保护中东铁路和中国军队张学良部打了一仗 。这时为了向日本表示诚意、避免冲突,不但允许日军进攻哈尔滨时使用中东铁路,之后甚至将这条铁路卖给了伪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