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修主人(礼亲王)谈太宗襟度有曰:松山既破,擒洪文襄(即承畴),洪感明帝之遇,誓死不屈,日夜蓬头跣足,骂言不休 。太宗乃命诸文臣劝勉之,洪一语不答 。太宗乃亲至洪之馆,解貂裘而与之服,徐曰:“先生得无冷乎?”洪茫然,视太宗良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因叩头请降 。太宗大悦,即日赏赍无算,陈百戏作贺 。诸将皆不悦曰:“洪承畴仅一羁囚,何待之重乎?”太宗曰:“吾侪所以栉风沐雨者,究竟欲何为乎?”众曰:“欲得中原耳 。”太宗笑曰:“譬之行者,君等皆瞽目,今得一引路者,吾安得不乐?”众乃服 。
据《清史稿洪承畴传》记载:
上欲收承畴为用,命范文程谕降 。承畴方科跣谩骂,文程徐与语,泛及今古事,梁间尘偶落,著承畴衣,承畴拂去之 。文程遽归,告上曰:“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
这两处所说的一个共同点是,洪承畴被俘之初,确实坚决不降 。其他史料,也证明这一点 。《明季北略》里说他被俘后,
不屈,命之跪,承畴曰:“吾天朝大臣,岂拜小邦王子乎!”
朝鲜的王子李P吹摹渡蚬萋肌防镆菜担清廷无奈,就把他“拘锁北馆”,不给饭吃,“只给菽水喝”,想用虐待的办法来消磨他的意志 。然而洪承畴并不惧怕,反而以绝食相抗,“米浆不入口者七日”,不过仍然是“求死不得” 。《清朝全史》和《清史稿》里所说的洪承畴降清的关键之举,都是由于皇太极亲自去看他,并把自己的貂裘亲手给洪承畴披上,洪承畴受到感动,才归顺了清朝 。应当说洪承畴从坚决不降到决定降清,是皇太极招降政策的结果 。皇太极为此费了很大力气,做了很多工作,一些比较有作为的汉臣,如范文程、张存仁,也起了重要作用 。当然,洪承畴也从皇太极的礼贤下士和宽广胸怀中,看到清朝有可能成功,而明朝的腐败已很难重振基业,这大概也是洪承畴决心降清的原因之一 。至于民间广泛流传着洪承畴的降清,是由于皇太极的爱妃博尔济吉特氏做工作的结果,似乎并无根据 。《清史演义》中第十回里关于洪承畴降清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原来洪承畴人本刚正,只是有桩好色的奇癖 。这日正幽在别室,他是立意待死,毫无他念,到了巳牌,红日满窗,几明室净 。听门外叮当一声,开去了锁,半扉渐辟,进来了一个青年美妇,袅袅婷婷地走近前来,顿觉一种异香扑入鼻中 。承畴不由的抬头一望,但见这美妇真是绝色,髻云高拥,鬟凤低垂,面如出水芙蓉,腰似迎风杨柳,更有一双纤纤玉手,丰若有余,柔若无骨,手中捧着一把玉壶,映着柔荑,格外洁白 。承畴暗讶不已,正是胡思乱想,那美妇樱口半开,瓠犀微启,轻轻的呼出“将军”二字 。承畴欲答不可,不答又不忍,也轻轻的应了一声 。这一声相应,引出那美妇问长道短,先把承畴被掳的情形,问了一遍 。承畴约略相告 。随后美妇又问起承畴家眷,知承畴上有老母,下有妻妾子女,她却佯作凄惶的情状,一双俏眼,含泪两眶,顿令承畴思家心动,不由的酸楚起来 。那美妇又设词劝慰,随即提起玉壶,令承畴喝饮 。承畴此时,已觉口渴,又被她美色所迷,便张开嘴喝了数口,把味一辨,乃是参汤 。美妇知已入彀,索性与他畅说道:“我是清朝皇帝的妃子,特怜将军而来 。将军今日死,于国无益,于家有害 。”承畴道:“除死以外,尚有何法?难道真个降清不成?”美妇道:“实告将军,我家皇帝,并不是要明室江山,所以屡次投书,与明议和,怎奈明帝轻信邪言,屡与此地反对,因此,常要打仗 。今请将军暂时降顺,为我家皇帝主持和议,两下息争,一面请将军作一密书,报知明帝,说是身在满洲,心在本国 。现在明朝内乱相寻,闻知将军为国调停,断不至与将军家属为难 。那时家也保了,国也报了,将来两国议和,将军在此固可,回国亦可,岂不是两全之计么?”这一席话,说得承畴心悦诚服,不由的叹息道:“语非不是,但不知汝家皇帝,肯容我这般举动否?”美妇道:“这事包管在我身上 。”言至此,复提起玉壶,与承畴喝了数口,令承畴说一允字,遂嫣然一笑,分花拂柳的出去 。看官!你道这美妇是何人?便是太宗最宠爱的庄妃 。因闻承畴不肯投降,她竟在太宗前,作一自荐的毛生,不料她竟劝降承畴,立了一个大大的功劳 。
- 三年之中杀了七位手足兄弟的皇帝:后梁末帝朱友贞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应该载入史册的四位隐者
- 三国历史上少年时期的诸葛亮差点死于曹操之手?
- 失去双足的一代军事家孙膑如何两次击败魏国?
- 刘邦项羽为何会是结拜兄弟:起家之初的一场相遇
- 挡住李世民亲征的牛人杨万春:被政治斗争所掩盖
- 壮志难酬:史上因立志做周公却不得善终的摄政王
- 史上真实的曹操:曹操竟是一位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
- 李鸿章与第一批留学幼童: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
- 被女色掏空了身子的明穆宗:为后宫女色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