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让辽军惧怕的杨家将杨六郎为何得不到升迁

【揭秘:让辽军惧怕的杨家将杨六郎为何得不到升迁】导读: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 。但是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长子 。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朗外,还有延玉、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
杨延昭生于958年,死于1014年,是杨家将中唯一生卒年月都有记载的人物 。杨延昭起初叫延朗,后来因避道士赵玄朗之讳而改为延昭 。按理说一个道士的名字无须避讳,但这个道士非同一般,宋真宗将其尊为圣祖 。杨家将故事中,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因而又叫杨六郎,不过历史事实并非如此 。《宋史》中记载杨业有七个儿子,杨延昭至少比其中的五位要大,他不是因为排行第六才叫杨六郎,而是另有原因 。杨六郎是辽兵对他的称呼,宋史称辽兵对他非常惧怕,至于为什么叫他六郎、其中有些什么缘由则无可考 。
传说中杨六郎还是地位显赫的郡马爷,这更是没有任何依据 。从杨六郎的生活轨迹看,他长年镇守边关,在京城没有什么根基,更没在京城生活过或任过职,怎么可能成了柴家的郡马?杨延昭少年时,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但对兵法及行军打仗之事却非常上心,显示出了过人的天赋 。杨业对他很是钟爱,觉得他最像自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经受战斗锻炼 。986年,宋太宗发动第二次征辽战役,28岁的杨六郎就在阵中 。攻打朔州城时,杨六郎冲锋在前,手臂被流矢射中,入肉很深,但他没有退却,忍痛鏖战,把强悍的辽兵打得一败涂地 。英雄的事迹总是难以磨灭,如今雁门关附近山上,仍然留有杨六郎砦等地名,这是对他的永久性纪念 。
杨延昭起初并没有受到宋王朝的重用 。太平兴国年间,他被荫补为供奉官,这是级别比较低的军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连级干部吧 。杨业牺牲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勉强算是个中级军官 。历史上有关杨六郎的英雄事迹,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件,与传说中的英勇神奇大相径庭 。
公元999年阴历9月,辽国大举南犯,杨六郎率兵打了几个胜仗,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尽管他不是宋军的主将,所取得的胜利也只是局部性的,但还是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 。有一次,六郎到保州以北的遂城巡查,遭遇了大队辽兵的围攻 。遂城是个小地方,城墙不高,兵力也不多,形势非常危急 。杨延昭紧急动员全城的壮年男子配合宋军上城防御,打退了敌人的数次猛烈围攻 。战局暂时稳定下来,但城内人心惶惶,遂城易攻难守,没有良策很难坚守 。入夜时分,杨六郎亲自到城头巡查,阴历十月,北方的天气滴水成冰,已十分寒冷 。一阵寒风吹过,杨六郎计上心来 。他连夜安排人往城上浇水,等到天明,城墙上结起又硬又滑的冰层,辽军无法架梯也无法爬城,不得不自行退却 。宋军乘机出城追击,大获全胜 。
辽兵入侵中原,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他们把当地民众抓去做苦力,甚至在攻城时逼迫他们爬城,让无辜的百姓做替死鬼 。目睹此情此景,杨六郎恨不能率百万雄兵痛杀辽寇,但他人微言轻,官小兵少,不可能有更大的作为 。他屡次请求高阳关都部署傅潜发兵增援,都得不到回音 。当时傅潜手下有8万多兵马,但他消极畏战 。杨延昭以及杨嗣、石普等将领屡次请求傅潜增派人马,主动出击,但傅潜都充耳不闻 。更有甚者,他还刻意掩盖部下抗辽的功绩 。贪生怕死的傅潜受到了众人的严厉谴责,当时一位叫钱若水的文官,主张杀掉傅潜,通告全军以振军威,然后挑选像杨延昭这样英勇善战的军官,委以重任,驱逐辽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