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让辽军惧怕的杨家将杨六郎为何得不到升迁( 二 )


后来宋真宗亲率大军前往大名府督阵,宋军绵延数十里,气势庞大,深入宋境的辽军担心被围,于1000年正月撤退 。辽兵撤退后,宋真宗将傅潜削职流放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杨延昭有幸得到宋真宗的召见 。真宗皇帝询问他有关边防的情势,杨延昭对答如流,谈吐不凡 。宋真宗非常满意,对诸位大臣说,“延昭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乃父之风,非常值得称赞 。”这可能是杨延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皇帝 。
1001年,辽军又一次南下 。杨延昭在羊山埋伏下精兵,自己率领部队与辽军叫阵,将辽军引诱到伏击圈后,伏兵四出,杨延昭又率众杀回,辽军大败,其领军大将当场阵亡 。此一阵大长宋军士气,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 。杨延昭升了官,引起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 。宋真宗曾经和大臣们谈及此事,他说杨延昭远在边关,朝里没有什么熟人,全仗自己忠心勇敢取得些功名,对他眼红的人很多,不是朕保护他,他哪里会有今天?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杨六郎根本不可能是郡马,否则就不是朝中无人了 。终其一生,杨六郎也没有什么太高的地位,和传说中的朝廷重臣相去甚远 。不过话说回来,宋真宗对他还算不错 。1002年,辽军兵困保州,杨延昭、杨嗣领兵求援,遇到辽军突袭,部队损失很大 。宋真宗因其素以忠勇闻名,将其从轻发落,革职待办,以观后效 。过了一年,边境局势又一次紧张起来,边将用兵不利,杨六郎被重新起用 。
1004年,萧太后和皇帝耶律隆绪率领二十万人马大举南下,直逼北宋要地澶州 。杨延昭驻守遂城,所统兵力不过一万,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但他对全局有着清醒的认识:辽兵孤军深入,处于宋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只要果断决策,一定会围而歼之,大获全胜 。他的主张和当时的主战大臣寇准不谋而合 。杨家将故事中,杨家与寇准有着许多精彩的故事,但事实上寇准是北宋名相,地位远在杨家之上 。杨六郎与寇准从未谋面,更谈不上什么交情 。
宋真宗想和不想战,萧太后的初衷也不是要侵占大宋地盘,而是尽可能多地掠夺财物 。最后双方签下了“澶渊之盟” 。从此,金钱换和平成了大宋坚持的基本国策 。杨延昭空有一腔爱国之心,却无用武之地 。坚守本职岗位也许是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 。他在镇守遂城期间,前前后后共打退辽军的百余次进攻,遂城因此获得了“铁遂城”的称号 。
澶渊定盟之后,杨延昭因为守边有功,受到了宋真宗的信任,屡次获得升迁,被钦定为边关守将 。杨延昭镇守边关二十多年,呕心沥血,英勇善战,但他毕竟不是边关主帅,能量到底多大不得而知 。说到底,杨始终不过是一个指挥几千人马的普通战将 。宋史对他的记载,无论功过都非常简单 。有关他的英雄事迹,野史多于正史,传说多于正传 。1014年,杨六郎病死于边关,享年5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