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除掉和珅后所没预料到的事!和珅死后的大清( 五 )


站在康乾盛世肩膀上的嘉庆 , 所遇到的社会问题 , 已经超出了几千年间中国所有政治经验范围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个盛世 。这个盛世 , 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达到了传统政治治理水平所能达到的极限:无论是从权力制度的稳定性 , 还是物质财富的丰盈程度 , 还是国家疆域的最大化上 , 都已经达到了传统政治的理想化境界 。这一传统盛世的形成 , 已经耗竭了传统社会的所有动力 。
与此同时 , 这个史上最大的盛世 , 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一系列问题 , 最主要的就是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的猛增使传统社会机制的承受能力达到临界点 。要把这个盛世延续下去 , 唯一的可能就是突破传统政治经验的范畴 , 在“祖制旧法”之外寻找全新的出路 。事实上 , 任何挑战 , 同时都是机遇 。比如人口问题 。
人口问题当时不仅困扰中国一国 , 也是世界各国遇到的普遍现象 。自地理大发现之后 , 玉米、蕃薯、土豆、花生等新品种由新大陆向旧大陆传播 , 导致了一个多世纪时间里世界人口几乎同步增长 。18世纪 , 世界人口从6.41亿增至9.19亿 , 增幅比例为43.37%;中国人口则从1.5亿增至3.13亿 , 增幅为108.67% 。
亘古未见的人口问题对世界各国提出了严峻挑战 。然而 , 正是这种挑战推动了发展 。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表明 , 人口与资源的紧张往往会推动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第一步 。欧洲国家正是通过大力发展工商业来吸纳过剩人口 , 以工业化和城镇化来解决人口压力 , 从而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
因此 , 历史对嘉庆帝提出的要求 , 不是全面退守传统 , 而是主动大胆出击 , 全方位地对传统政治框架进行改革 。那么 , 为什么亲政之初作风清新的他 , 却比任何皇帝都坚决地举起了“守旧”的大旗呢?

从根本上说 , “接班人”心态 , 导致他做出这样一个今人看来难以理解的选择 。
“接班人”的性格特征 , 是“安全第一” 。
从十三岁那年被密立为储君 , 到三十五岁那年从父亲手中接过传国玉玺 , 这二十二年间 , 我们不知道嘉庆是何时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大清帝国的继承人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 和其他几个兄弟一样 , 从始至终在表面上装得淡泊无比 。因为储位既是天下最诱人的位置 , 也是世上最危险的地方 。更何况自己有这样一个精明、敏感、犀利、苛刻、强大的父亲 。一个过于英明的父亲羽翼下不可能出现同样锋芒毕露的儿子 。在自己盯着皇位的同时 , 他深知 , 老皇帝也在紧紧地盯着自己 , 观察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只要他表现出一点点对皇位的渴望 , 立刻就会被老皇帝侦知 。
从父皇的种种举动中猜到自己已经被确定为接班人后 , 他更加小心翼翼 , 如履薄冰 。风险与收益共存 , 这是永恒的真理 。太子这个职位 , 因为预期收益最大 , 所以现实风险也就最大 。自古至今 , 一帆风顺的太子屈指可数 , 担惊受怕 , 险象环生 , 几上几下 , 身陷囹圄 , 甚至身首异处的倒是比比皆是 。
嘉庆深知 , 通往皇位的路是一根独木桥 , 一失足就粉身碎骨 。对一个接班人来说 , 不犯一个错误比做一百件正确的事情更重要 。历史上无数太子的悲惨命运提醒他 , 必须把自己脾气中的任何火气都磨去 , 把性格中任何任性的冲动束缚住 。漫长的“接班人”生涯 , 对嘉庆皇帝的性格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